Tag Archives: 职场

加薪

(26 条消息)职场中是否存在「无效的努力」?即员工非常认真地完成现有工作,却得不到加薪待遇? – 知乎

作者:Kevin Zha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54251/answer/1768437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升职加薪的不是你(原创深度解读)

案例1

老林是某大厂的研发工程师,级别不高不低,年龄不大不小。之前跟着自己的老大,每次的调级调薪都不用自己操心,老大自然就会替他想着。但半年前老大走了,换了新领导,老林觉得自己就像没了根的浮萍,没了爹妈的孩子。这不又快到调薪节点了,老林压根就不知道新领导对自己是个什么看法,要不要找领导聊聊呢,可是去聊的话,说什么呢?总不能过去就说加薪的事吧,老林觉得自己是个讲究人,动不动就跟领导提要求是很Cheap的做法,可是如果不提的话,又不知道这次调薪会不会有自己。自己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正是缺钱的年龄。

案例2

TOM是一家早期公司的BD总监,当初加入的时候,是降薪过来的,老板也承诺在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会给他加薪加期权。这眼看着公司的融资已经完成了,加薪却没有了下文。TOM可不像老林那样抹不开面子,已经找老板谈了两次。第一次老板说融资是完成了,但钱还没有到账,等到账后就办。后来钱已经确定到账了,TOM再跟老板提这个事情,老板又说正在酝酿全公司的调薪方案,到时会一并考虑。这又过去将近一个月了,还是没有确切消息,TOM就有点困惑了,负面情绪也开始累积。恰好上周一个之前的同事拉他入伙,薪资和发展也还可以,但TOM觉得自己现在的项目不错,最近这轮融资数额不小,挺有前景,如果老板可以兑现承诺的话,还是更倾向于留在目前的公司。但老板这暧昧的态度着实让TOM不爽,但没有确切答复之前,就这么走了又不甘心。

案例3

小萌已经在老大办公室外面转悠了十分钟了,还在纠结着要不要进去谈涨薪的事情。这是这几天以来小萌第三次鼓足勇气站到老大的门外了,但每次都无法推门而入,比自己站到蹦极的台子上往下跳还要艰难。之前小萌在心里打了无数次的腹稿——从自己的工作表现,到切实的生活需求,再到价值的体现,都是头头是道,条理清楚的,小萌乃至于找了好几个闺蜜咨询她们的意见,闺蜜还陪着她做了两次演练,一切都挺好,但就是事到临头,小萌总像泄了气的皮球,迈不过这最后的门槛。终于,小萌下定了决心,伸手要去敲门,手都抬起来了,老大开门出来了,看到小萌:你找我有事吗?鬼使神差一般,小萌说:没事没事,有一个会,问您是不是要参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后,小萌直想抽自己嘴巴——你这个面瓜啊!

我们说,大多数人兢兢业业地工作,没日没夜地加班,就是求得一个价值的认同和实现。而这种价值的兑现,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升职加薪来体现的。毕竟我们要养家糊口,要提升生活品质,要想在周围的亲戚朋友同学中有面子,如果你没有一个有钱有势的亲爹,或是几个财大气粗的干爹,大多数人还是要通过努力工作并兑现合理的成果来实现。

每天的清晨,我看着匆匆而过的人群,或睡眼惺忪,或昂首挺胸,汇集成人流或者车流,但脑门子上其实只写了两个字——觅食。无论社会怎么进步,这点却始终不变,我们和头顶上叽叽喳喳的乌鸦和喜鹊并没有什么两样,和原始人清晨走出洞穴,或狩猎,或采集,或种植,也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价值的兑现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重大的变迁——所谓的“升职加薪”就是这种价值兑现的最后一步,可能也是最惊险的一步,无数人就是倒在了这最后一步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有过一段最经典的表述:“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一跃”。现在想来,这实在是对“升职加薪”最贴切的描述了。如果我们的劳动付出是“商品”,那么“升职加薪”就是在完成向货币的“惊险一跃”。既然是“惊险的一跃”,那我们就实在有必要深入地探讨一下,这“惊险的一跃”是怎么完成的,什么是完成这一跃的正确姿势,决定这一跃效果的各方博弈是怎样的,以及如何避免一跃到了坑里。

别告诉我你会玩升职加薪,先做做下面的测试题再说:

1、大公司中,想升职加薪,该找谁?

A:人力资源总监

B:直属老大

C:隔级的老大

D:薪酬绩效经理

E:HRBP经理

2、小公司中想升职加薪,该找谁?

A:直属老大

B:公司老板

C:分管VP

D:HRD

3、下面哪些是升职加薪的好理由?

A:我过去一年业绩不错

B:我工作很努力

C:刚有了小孩,生活压力大

D:外面有人出高薪挖我

E:公司新招进来的同级别经理薪资比我高

F:我马上就要给公司拉来一个大项目

G:老王离职了,工作都压给了我,我现在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4、过去一年,外面有好几家公司邀请我,薪资都不低,我都拒绝了,但心里又有点委屈不甘。明天就要进行调薪谈话了,我该把这些情况说出来吗?

A:和HR说,不和老板说,让HR转达;

B:直接和老板说;

C:谁都不说;

5、下个月听说公司要调薪,最高幅度可达30%,我该跟公司提涨多少呢?

A:10%

B:20%

C:30%

D:自己给出一个预期的区间,然后由公司定吧;

E:随意跟公司提条件,不太好吧,还是先看他们怎么定吧;

6、什么时点跟公司提升职加薪好呢?

A:自己觉得如果不给加薪就走的时候

B:外面有公司挖你的时候

C:过往业绩最大化的时候

D:公司调整战略的时候

E:公司比较困难,但又非常需要你的时候

F:预期可以给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时候

G:公司普调薪资结构的时候

7、下面哪些因素你觉得最能决定你的升职加薪?

A:加班加点

B:老大信任

C:业绩好

D:上升潜力足

E:在公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F:熟悉公司业务

G:资源丰富

H:团队合作精神

I:你的薪资低于市场水平

8、昨天跟老大谈加薪,结果被拒绝了,还被数落了一顿,下面你会怎么办?

A:准备跳槽

B:出去谈一些机会,拿到Offer,然后再跟公司谈;

C:找隔级老大再谈

D:找HR老大谈

E:改天再找老大聊,找出自己的不足,拟定绩效改进计划,争取一下;

F:散布自己的不满,消极怠工,等着辞退拿补偿;

9、昨天跟老大谈加薪,结果老大未置可否,说再想想,下面你该怎么办?

A:等老大找你谈

B:拟定绩效改进计划和工作规划,再找老大谈;

C:把价码降一降,也许老大就同意了;

D:求老大给自己多派活,做拼命状,施苦肉计;

E:请老大吃饭,顺便表忠心;

以上有9个问题,其实还可以有更多,都是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场景,要想全部搞通并不容易。正是因为有这些疑问,所以我们会展开下面的讨论,希望对上述问题做详细的解读。

我所听到过的那些要求升职加薪的垃圾理由

1、 房租涨了,地铁涨了,楼下的盒饭也涨价了,老板,求加薪。

老板的观点:哦,好的啊,我这里有物价局的电话,你跟他们申诉一下吧。

这是一种典型的拿老板当爹妈的心理。你上学的时候当然可以跟爹妈提这提那,食堂的饭菜涨价了,你想买新衣服和新手机了,都是要钱的正当理由。但在职场,谨记这是一种交换关系,你用劳动换取收入,最基本的原则是等值,也就是说你要想涨价也可以,但首先必须是你的价值提高了,否则就是特么乱涨价。小区门口的煎饼昨天卖3块,今天就涨到了3块5,鸡蛋没加,肉没加,甚至连酱都没多给一点,你肯定骂娘,转身就去别家吃了。

记住,在你以这种理由要求涨薪时,你老板的感受和你买涨价煎饼时是一模一样的——他也会想骂娘。

2、 别人挣的都比我多。

老板观点:马云挣的比我多,刘强东挣的也比我多,你觉得我该找投资人或者是上帝哭诉一下,还是老老实实干活呢?

LV就是比街摊上的包包贵,为啥啊,品牌、做工、用料、内涵都不一样。在你确定别人比你挣的多时,恐怕还是先要搞清楚他们为什么多,如果你就是一街摊货,别人是LV,那有什么可逼逼的。如果你是LV,那些比你多的是赝品,那第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你这正品的LV被老板忽略了,第二你还要切实地让老板感受到你的品质的不同,值得他掏更多的钱来跟你交换。当然,即使当大家处于同一水平时,你也要看看公司的绩效导向是什么,你如何能更有效地适应这种游戏规则。如果确实是不公平,也不必抱怨,因为那不解决问题,你要么更加努力,使自己脱颖而出,要么寻找更加公平的环境。

记住,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那些整天在大街上抱怨这不公平那不公平的人,大多是生活中的失败者,Loser大大的。

3、 我都来公司一年多了,咋还不给我涨薪呢?

老板观点:唉,我这电脑也用了一年多了,越来越慢,看来得换台新的了。

脑子进水的典型一族,仍然活在论资排辈的年代。你又不是古董,年头长就更值钱。别忘了,冰箱里的隔夜饭也很有历史感,但你肯定不爱吃,更不会拿出来招待客人。互联网年代,有的人两年就能成为大牛,还有的人干了一辈子也就是个学徒。这跟资历没啥大关系。

4、 公司今年业绩不错,我想加薪。

老板观点:矮油,隔壁老王生了大胖小子,他该给我发个红包吧。(当心老王来找你拼命:你说,为啥我儿子长的像你不像我,你都干啥了?)

公司业绩是不错,但跟你有关系吗?如果有,请说出来,立马涨,如果没有,边上呆着去。当然有一种情况,是老板有过承诺,如果公司业绩怎样怎样,就给你涨薪。但也不是这么个谈法,该换一种语境,换何种语境,后面会有详解。

5、 我每天都是加班加点,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干得比驴多,不加薪没天理啊。

老板观点:哦,酱紫啊,第一,注意身体,第二,注意安全,第三,走的时候记得关灯。

职场中从来只认功劳,不认苦劳。为啥?我家边上的那家饭店老板,每天关门12点,然后凌晨3点就要起床去批发市场采购,回来进行简单的加工,就差不多6点了,稍微休息个1小时,要送孩子上学,回来就得清理店面,生火起灶熬骨汤,开始一天的忙碌。但如果食客觉得味道不好,服务不好,转身就走,下次不会再来。可有人关心他身体可好,睡眠可足?市场只认结果,如果不能提供客户所要的价值,谁会在意你是不是累的跟狗一样,也没有人会为你的无价值忙碌买单。

6、 再不加薪,我就跳槽啦。

老板观点:走好,不送。

即使出于迫不得已的原因,老板被迫给你加了薪,但一旦缓过手来,还是那句话:走好,不送。这算是职场中最低劣的加薪理由了,但有时又是最强有力的理由,但为什么有的人用的好,有人用的很坑爹呢?后面会有详细的解读。

什么人会有升职加薪的决策权,他们各自的角色又是怎样的?

1、 在小公司中,一般升职加薪的决策权在老板,核心管理团队的成员有建议权,他们可以通过对下属的评价、绩效打分、奖金池分配等方式来影响老板的决策。HR负责人有的也有这种建议权,但更多的时候影响力有限。

2、 大公司中的升职加薪决策体系相对复杂得多。公司老板的决策权通常体现在框定大的盘子和确定激励导向,以及决定直接下属的职级和收入。各级小老板们有的可以直接决定下属的升职调薪,有的只能给出建议,然后报更大的老板审批,也有的是报薪酬绩效委员会统一过审,也还有的是直属老板只负责进行绩效打分,上报打分结果后,由HR部门根据各部门打分结果统一分配涨薪调级的名额和数额。总之,各家公司的管理机制不同,所实行的绩效和激励体系不同,升职加薪的决策程序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一般来说,你的直接汇报对象和隔级老板会对你升职加薪起到决定作用,其他人就没那么重要了。

3、 HR在升职加薪中的角色通常是辅助性的,这种角色主要通过制定规则、平衡局面、控制规模等方面来体现,对于具体当事人的升迁一般只起到侧面的作用。当然,也有的公司非常重视HR的作用,HR的角色也通过BP等职能深入到了业务当中,那么他们对于员工的升职加薪会有更多的发言权,但总的来说,这种发言权也还是建议层面的,不是主导。

老板们在升职加薪这个问题上究竟是怎么想的?

事先说一下,这里探讨的老板是公司的一把手,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案例

老李是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在一家系统集成公司担任销售VP,因为在利益的分配上和老板闹了矛盾,找我来诉苦:年初明明讲好的,利润过了2000万就有100%的薪酬涨幅,这到了年底,指标也完成了,却找各种借口来克扣,什么款还没有完全回来,销售费用过高,重点客户跟进不力,渠道布局不合理,话里话外分明就是想反悔。我问:那你估计能涨多少?他说:我特么觉得最多就是30%。

这家公司的老板恰好是我同学的发小,找了个机会我就问了问,他倒也直接:我就是觉得他不值那200万年薪,所有的关系基本都是我和另一个副总的,他就是盯盯执行和团队管理,他那点关系今年用的都差不多了,估计明后年都出不来什么大单了,我把200万砸给他,我傻啊!

好吧,说到这里,我就明白了,老板觉得老李未来创造不了更多的价值了,所以想反悔了。

我们姑且不论这个老板的人品如何,但从中我们会得出在升职加薪中老板和员工的一个重大的博弈分歧点——原来博弈双方的定价原则根本不一样,员工总会根据过去的贡献来谈判自己该拿多少钱,而老板更倾向于基于这个员工未来可能的贡献来给他定一个价格,一个是过去时,一个是将来时,这可实在是根本性的区别。

怎么理解这个分歧点呢?

这里我们要提及三个概念,并看看博弈双方的心理都是怎样的。

1、 投资的概念

2、 预付款的概念

3、 过去的贡献和未来的贡献

员工的逻辑通常是这样的:我过去表现得不错,也做出了贡献,所以你应该给我涨薪。

这里有一个重大的逻辑缺陷:你过去的贡献已经过去了,作为既定发生的事实,公司在过去的那段时间已经付给了你报酬,并没有克扣你的工资,也就是说这笔交易已经完成,买卖双方已经互不相欠。这就像你去买东西,事先是知道价格的,你付了钱,把东西拿到手,货款两清了。这时你去谈加薪就是启动下一轮交易,你想制定新的价格,那么买方自然就要衡量一下你能为这个新的价格提供怎样的服务。你的那个“我过去表现不错,你就要给我涨薪”的逻辑就像是为一个已经卖出的商品寻求新的价格,本质上就是缘木求鱼。

你刚把鸡蛋灌饼拿到手,咬了一口,然后灌饼摊的老板跟你说:我涨价了哈,你还得给我一块钱,你乐意吗?

如果想达成新的交易价格——涨薪,那么你肯定要让买家知道他为什么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除非他能够确知你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价值,否则交易无法达成。

老板给员工涨薪是一种投资。就像现在各种理财去忽悠老头老太太一样:我们这个理财产品可好啦,过去一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12%,你当然也可以跟老板说:我过去一年的表现可好啦。这两种表述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更大的痛点是,你要让老板知道,你在新的一年中,也能让老板达到或超过这种投资回报率。

记住:老板只会为未来买单,不会为过去买单。这是投资,不是奖励你过去的付出。

老板给员工涨薪也是一种预付款。是在还不知道未来货物或服务品质的情况下先期支付出去的承诺,和银行承兑汇票是一样的,况且还涨价了。既然是先给钱,再收货,你只说过去怎样怎样,显然是不够的,怎么都得去说服老板你是物有所值的吧。

回过头来再来看老李的案例,就清楚许多了。

老李觉得他过去的贡献大大的,老板该兑现涨薪承诺。

老板觉得老李未来的价值有限,再投资那么多钱不值,于是就想反悔。

从人之常情来看,老板当然是混蛋,但换个角度,老李其实一直都有争取主动的机会,只不过他对于博弈心理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落了下风。

我给老李出的主意很简单——别再去谈承诺的事情了,没用,要么换个地方,要么赶紧拿个大单,然后再去跟老板谈。老李运气不错,他一个远房舅舅调任重要岗位,给了他一个单子,都没等老李说,老板就痛快地给涨了薪,好像比原来承诺的还多了一点。

职业经理人在决定下属的升职加薪时是怎样想的?

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想法会有很大的不同。本质上,老板给员工加薪是在从自己的兜里掏钱,职业经理人则是把公司的钱做二次分配,不是自己掏钱。这从谁的兜里掏钱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分配心理的不同。

决定下属的升职加薪作为一种权利,谁都希望这种权利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效用。因为老板是公司的所有者,所以为公司带来好处和为自己带来好处是一体的。但经理人和公司可不是一体的,这也就意味着经理人在决定是否给下属升职加薪的时候,至少要考虑自己和公司这两个维度,而这两个维度在很多时候,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于是更多的人会首先考虑下属的升职加薪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影响,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1、职业经理人是利益分配游戏的执行者,而不是规则制定者,这就意味着他们通常只是负责如何“坐地分赃”,而不能决定到底该分多少“赃物”;

2、经理人在决定下属的升职加薪时,首要考虑的是何种分配方式能够促成更好的团队业绩,以保证自己更好地升职加薪;

3、保持团队成员的平衡,别出什么乱子;

4、哪些人是有特殊关系的,尤其是和公司老板或者是自己的直属老板有关系的,需要特别照顾一下;

5、如何通过升职加薪的调配稳固自己的位置,使手下人更听话;

6、对自己人当然要特别关照,如果无法和自己人共享胜利果实,那么谁还会跟着你呢?如果没有自己人跟着你,你这个领导当然也就坐不稳当了。当然,这种关照很多时候并不是生生地提携,如果自己人业绩不好,你照顾他,团队其他成员会不服的,而是通过在项目分配、资源、人力等方面的倾斜,以使自己人更容易地做出业绩,这样回头调级调薪时,就有硬条件可以展示,团队中的其他人也就说不出什么了;

7、当以上目标和公司的目标产生冲突的时候,你觉得会有多少经理人会为了公司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呢?至少在我见到的案例中,并不算多;

大公司中的升职加薪该怎么运作?

1、最重要的一点,我之前也在无数文章和讲座中都强调过的,去大公司一定要进到核心的业务部门,核心业务部门,核心业务部门,核心业务部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什么呢?如果不是核心的,或是战略级的业务部门,公司不重视,话语权低,奖金池子小,升职加薪的名额少,资源少,部门随时都可能调整或者裁撤,你也很难做出业绩。所以我总说,如果不是为了头上顶个名企的光环,大公司的非核心部门通常都有“鸡肋”的感觉;

2、大公司都有明确的绩效体系和升职加薪的常规路径,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点上调级调薪,因此规则基本上已经是固定的了。这种规则通常都有业绩和资历有关,而业绩会更重要一些。你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老大再喜欢你,也很难硬挺你。常规之外的升职加薪当然也有,但不是主流,而且还需要层层审批,除非你有特殊才能,或者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通常不用考虑;

3、那怎样才能做出像样的业绩呢?傻干是不行的。你想想大公司人才济济,牛人大把,要想脱颖而出,难度不小。一种是你确实是天才,你的某种才能明显在众人之上,那么晋升就会非常快,就像我们偶尔见到的,一年两年就升上大公司总监乃至VP的那些“外星人”。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更多的还是芸芸众生,有一定的能力,但并没有到那么突出的程度。于是在本职工作能力之外的某些能力,会成为差异化的优势,这包括向上管理、跨部门影响力、授权体系之外的人际影响力、团队协作、怎么做成果展示、怎么玩政治游戏等等软能力,是升职加薪的重要砝码。道理很简单,大家的本职工作能力都差不多时,你如果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向你靠拢,以使自己做出更好的业绩,当然就有更多的机会;

4、我们说大公司中,你的直接上级,或者隔层上级决定你的升职加薪,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最后打分的时候“优惠”你一些,我们之前也提到了,如果你业绩不突出,老大再偏向你,也总不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吧。老大的作用在于给你更多的机会、更容易出成绩的项目、更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持、更多的指导和培训,那样你就更有可能在绩效上拿高分。这样即使最终的绩效评定上老大不偏向你,你的业绩表现也已经是部门中拔尖的了,晋升自然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5、说这些时,我并不是说你必须要“跪舔”老大,而是你要充分认知到你老大在他的升职加薪中需要哪些要素,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哪些努力来帮助你老大的升职加薪去添砖加瓦。相比你的“跪舔”和“拍马屁”,我想一个脑子清楚的老大更会在意那些实质性的业绩支撑吧。当然,偶尔的“表表忠心”也是完全必要的,毕竟老大也得知道他帮助的是一条忠心耿耿的看家狗,还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但这些,都可以在正常的人际关系维护中得以解决,热衷于“潜规则”的老大,不跟也罢。可别像足球圈里的那些“流氓教练”们一样,球员不给上贡,根本就踢不上比赛。职场圈子,好歹还没那么黑暗;

6、所以总结一下,大公司中的升职加薪路径就是:进核心部门,跟对老大,拿到资源,做出业绩,然后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在这背后,除了硬碰硬的业绩能力,各种软性能力也非常重要。这也界定了大公司和小公司中升职加薪路径的截然不同。

小公司中的升职加薪该怎么运作?

1、三个关键词:老板、不可替代、未来价值最大化

2、前面提到了,小公司员工升职加薪的主要诉求对象是老板,因此老板觉得你好,你就好,老板觉得你不值钱,你就不值钱。于是把握住老板的价值取向是第一要务;

3、这主要是因为公司规模小,每一个人干得怎么样,老板一眼就能看到,而且因为公司的人力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任何一个点的失效或者低效,都会对整体组织造成影响,因此老板对于人才的价值是非常敏感的。这不像大公司,除了几位关键高管,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缺了谁,公司都一样运转。小公司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4、于是这里就引出了第二个关键词:不可替代。要想在小公司中成功地升职加薪,你必须建立自己的不可或缺性。老板在权衡用不用一个人,怎么用一个人时,其实潜意识里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计算:如果这个人走了,我需要花多大代价才能找到替补。如果替补的代价很高,那么老板给这个人升职加薪的动力就很足,即使有时是被迫这么做;但如果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这个人的替代品,那么员工的博弈话语权就很薄弱了;

5、因此一次成功的升职加薪,评判你在老板心目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你在人才市场中的性价比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你可能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拥有丰富的资源、在团队中富于影响力、你的替代者在市场上好不好找、承担起公司的营收重任等等;

6、前面在分析老板的心理时我们已经指出,老板只会为未来的价值买单,而不会纠结于你过去的贡献。因此,你向老板提出升职加薪的时点,一定是你评估自己对于公司未来价值最大化的时候,而不是你过去的贡献最大化的时候。这点一定要谨记,因为有无数的小伙伴都在后者这个时点跟老板提升职加薪,结果效果很不理想。

7、那么过去的贡献和未来的价值有没有关系呢?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绝对。一个过去的明星销售人员,在走上管理岗后,未必就是出色的经理;一个在A产品上非常成功的产品经理,可能会在B产品上折戟沉沙。因此过去的成功会是你未来走向成功的背书之一,但在升职加薪时,你更需要让老板知道,你未来能够带来更大的价值,他给你涨的每一分钱,都是物有所值的;

我该不该主动提加薪呢?

1、大公司都有调级调薪的标准路径,在什么时间调,调多少,对应的条件是什么,都是定好了的。在常规路径之外,你想有特别的升职加薪,除非你有特殊的贡献,否则提了也是白提,还可能留下不好的印象;与其临近加薪时点去找老大提这提那,不如未雨绸缪,仔细研究一下KPI的核心指标都有哪些,在新一轮加薪周期之初争取拿到好的项目并做出成绩,才是最踏实的方式。当然,在考核周期快到了的时候,多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适度地向老大表表忠心,搞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公司的游戏规则来讲,都还是挺有效的方式。这事跟考试之前复习一样,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人性是有这样的弱点的,老大在给下属打分的时候,更容易记住你近期的表现;

2、小公司的调级调薪就没那么定时定量了,因此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够了标准,或者是你的价值被明显低估了,为啥不提?当然要提,你不提,没人会主动替你想着这事;

3、打工者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自己只管努力工作,然后酒香不怕巷子深,老板特贴心地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主动地关怀:小李呀,最近干的不错嘛,每月给你涨5000块钱吧,接着努力哦。你还得半推半就:哎呀,这怎么好意思,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然后老板关切的目光,温暖的大手拍拍你的肩膀:小鬼,不要推辞,我看好你哦。于是小李心里很舒坦,老板也挺平衡;

4、但这场景未免太天堂了吧。这就像小女生希望男票记住一切对她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两人认识的纪念日啦,初次接吻的纪念日啦,初次滚床单的纪念日啦,每个月姨妈的日子啦,记住自己爱吃什么,爱玩什么,总之,男票得像人工智能一样,不用提醒,一切愿望自动满足。一旦出现稍许差错,芳心顿起幽怨,轻者重启重启,重则卸载卸载。

5、在升职加薪这个问题上,记住,老板不是你的男票,公司也不是你的爹妈,就像唐僧对悟空说的那样:你想要,你就跟我说,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虽然你很有诚意的看着我,但你还得告诉我你想要,不会你想要我不给你,也不会你不想要我硬给你。你是真的想要吗?你不是真的想要吧?

提升职加薪的标准话术与禁忌

1、禁忌一:切记不要以逼宫或是威胁的姿态来谈升职加薪。就像前面所说的,很多员工在觉得自己该涨薪的时候,都会等着老板主动提出来,结果一等不来,二等不来,自己的负面情绪就开始逐渐累积,觉得公司已经在亏欠自己了,等到实在憋不住了跟老板提的时候,心中的怨恨和委屈通常是已经到顶点了,于是话里话外就透着那么一股酸爽,通常的表达方式是:你如果不给我升职加薪,我就怎样怎样。大多数老板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即使他暂时因为你还有价值,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一旦缓过手来,首先就会把你干掉;

2、禁忌二:只谈自己如何如何,而不提你能为公司做点什么。标准的表达有我的生活压力大,各种涨价,我的业绩多好多好,我已经如何如何努力。这种完全以“我”为中心的表述方式,是情商不够的明显表现,当然也就很难获得别人的共鸣;

3、禁忌三:不要拿别人说事。比如那谁谁表现还不如我呢,拿的都比我多,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都拿了多少多少。记住,在谈升职加薪时,老板只会关注你,因为他是给你涨薪,而不是给别人加钱;

4、禁忌四:别拿苦劳说事。你加班加点,很可能是你能力不足,无法在正常的上班时间把工作做完;你身体累病了,出于人情,公司应该关心你,但从商业价值交换的角度,也可以认为是你提供的价值出现了瑕疵,毕竟公司出钱雇用的,是一个员工的体力、精力、能力的综合体,身体出了问题,这个综合体的价值自然就会下降。这与其说是涨薪的理由,倒不如说更像是降薪的因素;

5、标准话术:我来咱们公司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做出了什么什么样的成绩,(最好有数字,可量化,和公司的营收和战略高度相关,记住这里一定是对公司有切实帮助的业绩,而不是你自己认为的那些业绩。)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认为自己应该在什么什么方面有所提高,当然,为了承担更多的职责,我已经做了哪些哪些准备,我对于下一年的工作规划是这样这样的,能够为公司带来这些这些价值。(还是要可量化,可执行,可见效。)我对公司很有感情,也非常看好公司的前景,我自己也希望能够伴随公司一起成长,并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所以恳请公司考虑我的升职加薪的请求;

6、最重要的,是你去谈升职加薪时的心态,一定不是一个委屈和怨妇的心态,也不是一个胁迫的状态。而是正向的,积极争取更大共赢的心态;

我该跟公司提涨多少呢?

1、出去面试个一次两次,或者问问靠谱的猎头,大概就能知道自己的市场价格,和你现有薪资的差距就是你可以考虑的涨薪幅度;

2、大概了解一下周边同事的涨薪幅度,不一定完全适用你的情况,但也是个参照;

3、如果可以,了解一下公司的财务状况,如果公司不缺钱,可以提的高一点,如果公司钱很紧,适当低一点;

4、如果和HR关系好,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情况下,可以侧面打听一下公司的薪酬政策和薪酬体系;

5、通常如果不是重大的职位变迁,或者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次涨薪的幅度不要超过30%,现有薪资10K以下的,幅度可以高一点,10K以上的,幅度小一点;

6、在谈涨薪的时候,尽量让公司先开价,如果不行,你自己再给出一个区间,比如10%-20%,或者3K-5K;

在什么时点上提升职加薪会比较好呢?

1、你做出重大业绩的时候。虽然我们前面说到老板不会为过去的业绩买单,而会为将来的价值掏腰包,但当你做出突出贡献的时候,一般也是老板对你未来预期最大的时候,谈升职加薪的胜算比较大;

2、当老板从其他渠道得知外面有人挖你的时候。这个信息一定要是别人告诉老板的,如果是你自己说的,威胁的意味就太浓了,效果会大打折扣;

3、当你觉得老板对你各方面都很满意的时候;

4、公司业绩快速上升,或者是有某些重大突破的时候,这时通常老板的心情都不错,你提升职加薪,老板答应起来就比较痛快;

5、融资到账的时候;

6、公司调整你职责的时候,当然是往大里调;

7、公司给你压业绩指标的时候,如果你方法得当,是可以谈谈条件的;

8、公司发生并购的时候,有部分人会因此失业,但如果你在合并后的体系中反而权重上升了,当然可以谈谈涨薪和升职的问题。这叫几家欢喜几家愁;

9、公司业务架构调整的时候;

10、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的时候;

11、公司薪酬结构和政策调整的时候;

12、因为公司的办公室政治,老板不得以需要暂时委屈你的时候,那么加薪就会成为一种补偿;

13、公司上市前或上市后;

14、公司出现重大人员变故,需要稳定军心的时候。这虽然有点乘人之危,但如果你确实在这种局面下是中流砥柱,并且愿意和公司共进退,当然可以谈谈待遇和Title的问题;

结语

有关升职加薪的讨论就此告一段落,我们解读了一些问题,但肯定还有更多的疑问没有涉及到,也欢迎朋友们通过邮箱和我互动。ksc0013@163.com

祝福大家在职场的拼搏中,在给公司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自己也能够一路升官发财。

你说如果我专门开一个有关“如何升职加薪”的咨询项目,就每个人具体的处境做个性化的辅导,会有多少朋友感兴趣呢?发个邮件,或者在后台留言告诉我呗。

from: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54251/answer/176843723

如何优雅、机智地向新公司表露自己想要的薪酬待遇?

本回答针对的是有一定工作经验,主动跳槽或被猎头挖的过程中如何优雅机智谈薪水。

需要明确的是接受一个新的工作,谈薪水只是整个面试一个环节而已,而薪酬谈判的核心就是明确自己的期待和市场情况。

很多职场人跳槽后,本来兴高采烈上班,结果入职后发现其他同岗位同事工资比自己高,瞬间跌入谷底。要是发现自己同事工资比自己低,就开始我心飞翔。

对于你值多少钱这件事情,是市场能给到的价格,你对市场的了解,加之你的谈判技巧等多方面因素决定。

说到底,就是你期望工资的满足程度+你对市场价格的了解程度两个因素决定。

v2-23944475aa3d845ba8dc3c615b8c1242_b

1. 如何知道市场能offer多少呢?

我过去工作就是薪酬架构设计,每年都会参加行业薪酬调研,所以比较了解各行各业的市场情况,也会比较清楚企业设计薪酬价格的底层逻辑——工作本身让我实现了薪酬方面的信息对称。

对于一般的职场人,要了解市场价格,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积累同行业人脉,认识和结交同行,或者亲戚,朋友,学姐学长,老师等人脉资源
链接行业薪酬专家,比如同行业HR和行业资深猎头。
利用搜索渠道,比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知乎等等……
完全可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薪酬调研的小机构,平时注意积累和搜集市场数据。

通过以上渠道你可以大体了解市场薪酬范围,然后设定好自己的底线价格,市场价格,理想价格。

通常来说,底线价格 ≤ 市场价格 ≤ 理想价格。

比如,根据你了解市场某职位薪酬范围是10000-11000左右,那么你应该报多少合适呢?

在给企业方报价的时候,先自己回答一个问题,低于多少我不会接受?

低于10000你去吗?去

低于9000你去吗?去 ——这就是你的大致底线价格。

低于8000你去吗?不去,不去,不去

那么,在谈判环节报12000-13000就是比较明智的价格,也就是高于市场价格的你的理想工资,而你的底线价格大体是9000-10000。

最重要的是通过面试来试探市场对你的反馈,总结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在市场上值多少钱。

2. 薪酬谈判是否有策略?

有。

很多人的跳槽日常是不清楚外面市场情况,正好猎头或朋友介绍1-2个机会,就挖空心思想谈个理想的offer.

这种想法是比较幼稚的,因为你并不了解市场对你的反馈,报价也是瞎报,高低也不清楚。

v2-114841b188cc959b86e1342811027e7b_b

策略之一,通过面试积累经验,检验自己在市场上的价格

成熟的职场人,在一个岗位工作一年半到两年上就应该主动到市场上看看机会,检验下自己目前的工作内容、能力和经验在市场上是否有价值,市场的真实反应如何?

同时可以尝试报理想价格,看市场给到自己的真实反馈。

当然,我的经验都是在机会众多的一线城市。小城市机会也不会特别多,圈子小,尝试太多,容易坏了名声。

我们通过面试,可以积累面试经验,增加自信,了解市场价格。
总之,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
策略之二,跳槽之前设定好合理的找工作时间,尽量手里有offer去谈offer

很多人跳槽的时候都是在本公司做不下去了,可能是跟领导闹翻了,或者把客户得罪了,或者和同事撕逼了,还有的人是常年不升职加薪,太委屈了,狠下心找工作。

这样的心态去找工作,可以接受的时间长度都很短,忍不住就裸辞,从谈判心态上来说,基本上给钱就走。

从跳槽时机的角度来说,最好在职业上升期或者在公司风光一时的时候离开,这时候你在市场上会获得最高的溢价。

另外,可以给自己设定合理的跳槽时间,比如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找到合适的机会,先找几家公司练练手,不要一开始就投自己的理想企业,练手差不多了再投。
如果在练手的过程中拿到几个offer,可以先hold住,拿着offer和理想雇主谈offer。
练手的好处是可以在理想雇主面试环节表现出最佳状态。

通常猎头和企业都会在面试环节问你手头是否有其他offer,希望了解你的求职进程。

如果候选人说,我手里已经有几个offer,自然有底气,这就是谈判的重要筹码。
注意说自己有offer的措辞,可以说,坦白讲,我目前有两个offer,但都不是特别满意,我更希望能到××公司工作…… 因为……我希望….
我曾经负责公司审批升职加薪等流程,现实情况是很多优秀人才被猎头挖之后,拿着offer提辞职,因为是人才嘛,领导和企业自然会count offer来挽回,那么就顺利在企业内部实现升职加薪。
这样的人才通常都是在企业的核心岗位的高价值人才,而那些高替代性的普通员工,你的去留真的没有在意。
因为市场检验了你,给出了标价,企业惜才,你有价值,或者领导正好需要你,就会给到你想要的。

策略之三, 先发制人,高开低走,附加协议

市场上的中高端职位,猎头和企业方对候选人的薪酬都是open的,所谓open,就是根据候选人目前的package(整体薪酬包),根据市场情况,对其能力进行评估,给予一定的合理涨幅。

先发制人

在面试的最后环节,企业方会抛出关键问题——你期望的工资是多少?

我建议“先发制人”,在了解了市场价格的前提下,所以当然是我们先报出理想价格。

我们先报,主动权就在我们。况且我们心里知道企业价格和我们能接受的底线。比如,底线9000, 市场价格10000, 理想价格12000。

那么,当企业问你的期望工资的时候,你就直接说12000。你有80%的可能拿到11000的offer.

而候选人通常会犯的致命错误是在报价的那一刻突然怂了。

自降身价,比如明明心里想好了理想价格是12000,面试官问出问题的那一刻,嘴就不听使唤的报出10000。

企业经过第二轮谈判开出9000的价格,直接击穿到你的底线价格,好吧,那就接受吧。

这样的场面和谈判过程——非常常见。

高开低走

所谓“高开低走”,也是给企业一点斡旋的空间,当然也有一些情况,基于你报出的价格在企业的薪酬架构里属于低价位,企业也不会和你讨价还价,直接给你offer。

市场上大部分情况是企业会和候选人进行谈判,也就一轮到两轮。你提出一个报价,企业说OK,或者说稍微调整下期望。仅此而已。

附加协议

如果你的期望就是12000,企业谈判中说只能给你11000,你可以尝试谈判和企业协商,是否可以在合同中写出,试用期11000,如果胜任工作,过了试用期将工资调整到12000。

这就是附加协议的例子,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应用。

v2-ce0e3d6ca2261c655382dbc4605050a8_b

3. 企业薪酬架构是什么?

中小企业或者小的创业公司几乎不存在这个概念,也就是随行就市,根据市场大体情况和候选人的报价,以及和内部同岗位人员薪酬进行综合比对,给出最后的offer。

也有一些土豪公司,就给出市场上的最高价格,你开价多少都没关系,看中你的能力就给到让你满意的工资。

但是,大型企业都有完善的薪酬架构体系,薪酬架构是根据企业的职等职级制定的薪酬带,和你谈工资的HR手里通常都有这样类似的一张表。

v2-a6867a756ac32e9123ecb35a9e732b68_b

(一线城市,某IT公司支持部门薪酬价格数据,有一定参考性)

中位数的意思是大多数企业会支付的价格,市场上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参加年度薪酬调研,拿到同行业的薪酬数据报告,根据各家的发展战略制定薪酬策略。大部分企业的策略是给到候选人市场上50分位的价格。

如何理解50分位呢?

有比如有5个市场专员的薪酬数据,分别是5000,5500,6000,8000,10000,排在中间也就是第三名的数字,6000,就是市场专员的中间值。

当然也有的企业针对核心岗位,制定高于绝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架构,比如给出90分位的价格来吸引优秀人才。90分位就是1-100个同岗位的薪资数据,排在第90高的数值。

4. 还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薪酬谈的越高越好吗?

告诉你个事实。企业每年调薪的机会一般是1次或2次。

所以入职的工资对你很重要,如果你谈的很高,比如财务专员薪酬范围是4500-8500,而你谈了8500加入公司(参考上图)。除非你升职,通常来讲,按照公司政策,你未来几年加薪的可能性很低,即便有也不高。

而且如果你是拿到这个级别最高工资加入公司,你的老板和公司对你的期望也会更高。
所谓“颜值越高,责任越重“。
如果你是拿7500工资(红色圈圈数字),担任财务主管职位,就是起步价,每年还会有稳步提升工资的空间。

5. 谈判中,如何突破企业薪酬架构?

谈薪资的时候,有否有听面试官说,你报的工资我们给不了,超过我们的公司政策了,也就是你的报价超过了上面薪酬架构例子中的最高值。

这种情况下,如何突破指导线呢?

不要和HR谈,HR一般没有突破政策的权限。

可以争取机会再次和业务负责人谈,如果业务负责人对你的能力是肯定的会帮你突破,拿到超过企业薪酬架构最高值的offer。
规则都是让老板打破的。

6. 整体报酬的角度看如何谈一个满意的薪水

我曾经用整体报酬的概念回答过除了薪酬和五险一金,在挑选公司的时候最应该考虑什么,链接如下。薪酬谈判的问题也涉及到整体报酬,我将答案简化分享如下。菲凡:除了薪酬和五险一金,在挑选公司的时候最应该考虑什么?

回到我这个整体报酬专家的专业本身,薪水仅仅是一份新工作需要考量的一小部分而已。

在选择公司的时候, 跳槽谈offer,以及拿到几个offer来决策的时候,还是要从整体报酬出发。
直接报酬——通常说的薪水部分
间接报酬——公司福利,不容忽视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本身能够带给你什么价值
职业发展——是否有持续发展的机会
公司文化——你是否能融入公司文化
公司平台——平台决定了你的努力会有多少回报
跟随领导——一个牛逼的领导会带你飞
6.1 直接报酬

包括:工资、补贴、奖金、股票…… 面试最后环节问清楚出了基本工资是否还有其他现金报酬。比如电话补贴,交通补贴,午饭补贴,或者其他技术或岗位补贴。

6.2 间接报酬

五险一金的缴纳,商业医疗保险,年度体检,带薪假期等也是一线城市较好企业的标配。

6.3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代表了工作本身的价值,是否与你的兴趣和能力匹配,工作的多样性、挑战性、重要性以及其意义。

核心部门的核心岗位就是高价值岗位。比如谷歌的工程师,雅诗兰黛等品牌公司的市场岗位,咨询公司的顾问等等。工作内容越核心,未来的价值越不可估量。

6.4 职业发展

了解自己的岗位定位,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前景十分重要。比如有些美女前台,毕业的时候工资还挺高的,但是职位本身没有发展空间按,每年调薪幅度有限,几年后也就是原地踏步。

6.5 公司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公司所提供的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团队之间的良好氛围。说起来很简答,但是文化决定企业的格局,发展和未来。好的企业文化就是鞭策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双赢。

6.6 公司平台

BAT或华为这样的平台我们就不说了,平台是够大的。职场新人,尽量选择顶级或最好的平台开阔视野,工作几年后再决定是否到小公司或初创公司,这个顺序如果错了,那么大公司或顶级公司对你来说就不一定那么容易加入了。而且你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间。

6.7 跟随领导

领导虽然风格各异,你需要判断TA是否正直、值得信任,另外要询问部门架构,搞清楚领导在公司的架构中的位置,级别越高,部门越核心,领导就越有话语权。汇报给这样的领导,你才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一个牛逼的领导可以让你的职业发展如虎添翼,而一个差领导也一定可以让你的职业发展屡屡受挫。

———-重点来了——

7. 薪酬谈判中常见坑有哪些?

大坑一,用奖金来压低底薪。

“有的企业方在谈判中提到,底薪不高,但是奖金可观,希望你降低底薪要求,而实际情况是奖金因为种种情况几乎不发放,或者和当初面试时候说的奖金相差甚远。”

应对策略:

谈奖金部分的都是目标奖金数字,有的是年薪的15%,有的公司目标奖金达到年薪的50%,还有的根据业务情况发放季度奖金,半年奖金等等。不要轻易相信这个目标数字,没有实际意义。

首先仔细询问下企业方过去两年的实际奖金有多少?

当然,也有的公司目标奖金只有10%,而实际发放比例每年都是高于目标奖金,甚至达到年薪的20%+。

实际发放比例才是公司营业能力的体现。不要被目标奖金比例蒙蔽了双眼。

还有的公司,根本不发奖金,目标奖金只是摆设,老板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
你再次跳槽的时候,猎头和HR考察你的整体package,也是要看你去年实际拿到的奖金,而不是目标奖金,所以目标奖金低,也是变相的降薪跳槽。
大坑二、加班加班加班

“有的职位工资和工作内容等各方面都不错,但是入职之后才发现,公司没有人按时下班, 公司加班文化非常浓烈,老板喜欢加班,而且没有加班费。”

应对策略:

面试过程中如果面试官询问你对加班的看法,大部分情况是是加班严重的岗位。你可以问问企业方日常的加班强度和加班工资如何计算。如果能链接到该公司的在职人员问问实际情况那就最好了。

避免掉到加班的大坑里。

大坑三、原来公司不调薪

“跳槽的时候,工资谈的还挺满意的,你觉得开心无比,结果加入公司后发现,每年薪资调整就只有1-2%或者几百块,CPI都追不上,变相降薪。”

应对策略:

面试过程中问清楚公司普调比例和加薪政策。比如:去年的加薪幅度是多少?加薪考核的指标是什么?

—–没有实际谈判经验,优雅机智谈薪水都是瞎扯,让自己投入到市场中去体会吧—-

实践出真知。

v2-e19427946e34ffa9f8d572fc8f58740f_b

本人坐标上海,薪酬谈谈判专家,长期混迹于外企500强,我个人思维和经验的局限导致我的分享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职场,当然如果对你有些许帮助,你可以手动点赞,不同观点,开放讨论。

你可能喜欢的菲凡其他文章:

【1】如何判断领导的段位

【2】我是如何工资快速破万的

【3】快速升职的秘密

from: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146089

职场-公司选择

日常的工作是帮程序员跳槽,常常会遇到想从软件公司跳槽到互联网公司的,也有想从互联网跳到软件公司的(觉得工作强度低)。他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孰优孰劣?

其实两者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有更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对岸的风景也不一定是更美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把在这两种公司里工作的差异阐述一下,对此感兴趣的程序员朋友看完便了解了。

1. 软件公司程序员在哪些公司工作?

很多人说到软件公司就是 IBM、Cisco 之流,其实和 VC 不是只有红杉、IDG 一样,软件公司也是多种多样,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a、外企

  • 美资居多,办公环境和福利都很好
  • 招聘时对员工的英文水平有要求
  • 制度严格,绝无可能出现克扣工资等坑员工现象
  • 有些公司产品线固定缺乏创新,员工在公司里一直做一颗螺丝钉,得不到成长
  • 典型公司:IBM、 Cisco、Adobe

b、民营小公司

  • 规模小,比较典型的情况是老板有关系和行业资源,拉一伙儿程序员给他打工
  • 员工薪水有高有低,有的老板很慷慨有的则很抠门
  • 小公司存在风险。无论软件公司卖的是软件、解决方案还是服务,都是以客户为中心,所以小公司如果长时间接不到项目或者被客户拖欠款项的话,老板可能会拖欠工资或者直接开人
  • 一句话总结:去这类公司工作,老板的人品很重要

c、大型民企:典型公司如金蝶、用友

d、国资背景企业:比较典型的有「中科 XX 软件公司」,氛围和国企差不多

2. 在软件公司工作的程序员能赚多少钱?

对于应届生或者一两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来说,平均薪资的情况是外企>国内大公司>民营小公司

应届生的薪资水平

  • 外企 : 13~20W/年
  • 大型民企:4~10k/月
  • 民营小公司:差异很大,我见过应届生 3K/ 月的,也见过 8K/ 月的

3. 软件公司程序员的职业发展

  • 一条路径是走技术路线,一直做到技术负责人
  • 另一条路是做一段时间,从技术转到技术管理

4. 软件公司程序员的跳槽去向

  • 随着互联网大热,跳槽去互联网公司
  • 其他软件公司,比如从小公司跳槽到大型外企
  • 银行、金融企业的 IT 部门,钱多事少
  • 跳槽去客户那里,乙方跳甲方

5. 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在哪里工作

  • 外企(在中国):google 等上市公司,以及 airbnb、uber 等明星创业公司
  • BAT、京东、途牛等上市公司
  • B 轮及以上的创业公司
  • 未融资、天使、A 轮的创业公司

6. 互联网公司程序员拿多少钱

  • 外企、上市公司、B 轮及部分 B 轮以前的创业公司,工资都比较高,比如阿里给应届生的批发价是13K*15月。详细情况推荐阅读 数据说话:怎样的程序员最抢手? –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 知乎专栏
  • 由于互联网公司近两年给应届生的薪水越来越高,不少互联网公司出现薪资倒挂的情况:同一家公司里,工作两年的程序员工资可能还不如刚入职的应届生高
  • 外企、上市公司给的工资不一定比创业公司高,时值 TMT 投资大热,很多融资完不差钱的创业公司为了招揽人才,会开出比 BAT 高20~50%的工资
  • 部分创业公司会用期权为理由压低工资,对于这种情况,推荐广大程序员同志阅读:程序员为了期权加入创业公司,值得吗?

7. 在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工作状态有什么不同

  • 在软件公司的程序员,比较典型的工作状态是 965,即早上 9 点上班,晚上 6 点下班,一周上班 5 天,相比互联网公司典型的 996,在工作强度上轻松许多
  • 一些软件公司存在人力外派的情况,需要员工到客户处出差几个月,去软件公司求职的程序员可以在面试时问清楚是否需要经常出差

8. 在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工作环境和氛围有什么不同

就办公环境我更喜欢互联网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公司

典型的的软件公司办公环境

互联网创业公司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管理更扁平化,同事也更「潮」——更开放,适应潮流,带来新观点。
比如说,在互联网创业公司里大家会讨论 GoPro 相机的使用体验,老板开的车不是奔驰宝马而是特斯拉,这在软件公司里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而这样的公司,他们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等,往往也会很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