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Life

Dragon vs Tiger Live Dealer Game: A Review for Players in Pakistan



The world of online casino games is vast, but among card games offered by live dealers, Dragon vs Tiger stands out, especially for players from Pakistan seeking a straightforward yet engaging experience.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game’s mechanics, appeal, and the best ways to enjoy it with live dealers.

What Is Dragon vs Tiger?

Dragon vs Tiger is a live dealer casino game originating from Asia, gaining popularity worldwide. Unlike traditional card games with complex rules, Dragon vs Tiger offers a simple and fast-paced format. The game involves two hands, Dragon and Tiger, each receiving one card. Players bet on which hand will hold the higher card or if there will be a tie.

General Rules

  • Two cards are dealt face-up: one to the Dragon and one to the Tiger.
  • Players place bets on which card will be higher or on a tie. dragon vs tiger dealer round history
  • The card ranks follow the standard poker hierarchy, with Ace low and King high.
  • If your chosen side wins, you win your bet. Payouts vary, especially on ties, which usually pay more.

Why Is It Popular Among Pakistani Players?

Dragon vs Tiger Live Dealer Game: A Review for Players in Pakistan

For Pakistani players, Dragon vs Tiger’s simplicity and quick rounds make it highly attractive. With limited time investment and easy-to-understand betting options, it suits both novices and more experienced gamblers. The live dealer aspect adds an authentic casino feel, which online gaming sometimes lacks.

Interface and User Experience

The interface of Dragon vs Tiger live dealer games is crafted for easy navigation. Most platforms offer HD video streams ensuring dealers are visible in real-time, enhancing trust and immersion. Betting areas are clearly marked, and results are displayed immediately after cards are revealed. The fast game tempo keeps the excitement high, with multiple rounds per minute.

Where to Play Dragon vs Tiger in Pakistan?

Players in Pakistan have access to numerous online casinos offering Dragon vs Tiger live dealer games. Due to restrictions on gambling in certain regions, it’s advisable to choose casinos licensed in reputable jurisdictions and accepting Pakistani players. Using VPNs is common but always check casino terms for compliance.

Top Casinos Offering Dragon vs Tiger for Pakistani Players
Casino Licensing Payment Options Live Dealer Provider
CasinoZee Malta Gaming Authority Bitcoin, VISA, Neteller Evolution Gaming
AsiaRoyal Curaçao UPI, Skrill, MasterCard Pragmatic Play Live
BetPak UK Gambling Commission Crypto, PayPal, E-Wallets Sexy Baccarat Live

Expert Feedback: Experienced Player’s Insights

Ahsan, an experienced live dealer gambler from Lahore, shared:

“Dragon vs Tiger is perfect when I want quick rounds without complicated strategies. The live dealers create a friendly atmosphere, and I enjoy how transparent the game feels. The possibility of betting on ties also brings an exciting twi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Dragon vs Tiger

1. Can I play Dragon vs Tiger on mobile in Pakistan?

Yes, most reputable casinos offer responsive mobile versions or dedicated apps that allow you to enjoy live dealer games seamlessly on smartphones or tablets.

2. Is Dragon vs Tiger legal in Pakistan?

Online gambling’s legality in Pakistan is a gray area, and many players use offshore casinos. Always play responsibly and check the legal situation in your area.

3. Are there demo versions available for Dragon vs Tiger?

Demo versions with live dealers are rare, but some platforms offer practice modes without real money bets to help 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the interface and rules.

Analysis of the Popularity of Dragon vs Tiger Live Dealer

The game’s growing popularity in Pakistan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 Fast-paced gameplay: Each round lasts about a minute, which appeals to players looking for instant results.
  • Simplicity: Unlike Blackjack or Poker, players do not need advanced strategies.
  • Live dealer interaction: The sense of real-time play with human dealers adds trust and excitement.
  • Multiple betting options: Besides the main Dragon or Tiger bets, the tie option introduces a higher payout potential.

Table with Dragon vs Tiger Game Advantages

Advantage Explanation
Simple Rules Easy for new players to learn and play immediately
Fast Rounds Multiple hands can be played per hour, increasing excitement and opportunity
Live Dealer Trust Real human dealers increase transparency and authenticity
Multiple Bet Types Options to bet on Dragon, Tiger, or Tie provide variety and strategic betting choices

For Pakistani players searching for an exciting, straightforward casino game, Dragon vs Tiger live dealer gaming offers the perfect blend of simplicity and live casino atmosphere. With accessible interfaces, reliable platforms, and satisfying game speed, it’s no surprise this game is becoming a favorite in the region.

Whether you are new to online casinos or a seasoned player, Dragon vs Tiger’s live dealer format provides thrilling entertainment with clear rules and engaging action round after round.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1. 对普通人来说,金钱非常重要。
  2. 99%的人适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以弄清楚对方的需求很重要,你和重名声的人谈利益、重利的人谈感情、重情的人谈利益,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关键在于对症下药。
  3. 人是永远不可能被他人改变的,除非他自己想要改变。即使是传销洗脑,也只不过是放大与扭曲本来就存在的欲望。
  4.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所以保持美好生活的秘诀在于努力去避免残酷的事情发生,而不是主动的设置各种陷阱去考验别人。
  5.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从来都是苦难重重。
  6.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就越会理解有太多无能为力的事情,所以凡事莫强求,懂得顺势而为。
  7. 有些时候,你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你需要的,只是时间。
  8. 婚姻是一次改变你人生命运的机会,头等人生大事,所以必须谨慎。
  9. 身体健康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10.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11. 人生苦短。
  12. 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能用道德来强制要求他人。
  13. 拒绝别人是个学问,学不会要受苦一辈子。
  14. 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你对自身生活的控制程度,当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无力控制时幸福感就会下降,所以自律是幸福之源。
  15.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很大程度上你是对的。
  16. 你获得的成就会极大的提升你的自信心,而自信心会提高你的勇气。
  17. 健身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你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事情。
  18. 言出必行。
  19. 别因为几块钱而斤斤计较。
  20. 一定要培养个生死之交,真的可以救命。
  21. 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建议: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合理膳食,认真睡觉,坚持学习与锻炼。
  22. 如果每天早上实在没有时间做早餐,可以吃三个煮鸡蛋喝一杯牛奶,只需要五分钟,也比不吃早餐要好得多。
  23. 每天上班的时候带几个水果,没事就当零食吃。
  24. 最好的护肤品是睡眠。
  25. 拼事业拼到最后,拼的就是体力。
  26. 没事别加班,有事别熬夜。
  27. 太阳落山后不要做出重大决定。
  28. 深夜时人会更容易情绪化,所以无论多难过,都要告诉自己,没有那么糟糕,睡一觉就好了。
  29. 一定要有能陪伴自己终生的兴趣爱好,非常非常重要。
  30. 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多吃点。
  31. 运动可以抗抑郁。
  32. 如果你想要个和现在不同的人生,就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33. 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深呼吸,慢慢的放松身体。
  34. 最有效率的读书方式:拒绝畅销类书籍,只读经得起时间考研的经典,反复读。
  35. 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声音太高容易引起别人反感,也有助于防止泄密。
  36. 微信的设置中,可以停用朋友圈功能,可以节约你很多时间。
  37. 你说话的声音和你自己听起来的并不一样,用录音设备录下自己的话,可以让你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
  38. 我们自己很难发现仪态上的不足,所以你可以试着给自己录制视频给自己看,绝对出乎你的意料。
  39. 挺胸抬头,是具备气场的第一步。
  40. 作为男人不要觉得流泪是丢人的事情,这只是正常的感情宣泄,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痛痛快快的哭出来,哭完擦擦眼泪该干嘛干嘛。
  41. 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妨从想象十年后你一天的生活开始:想象几种不同的人生轨迹,比如留在大城市/回到家乡、成为医生/导演、一夜暴富/背负贷款,在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中,想象你那时每天的生活细节,最终找出这几个不同故事的共性,那往往就是你希望的生活方式。
  42. 人际关系

 

  1. 永远不要背叛你的朋友,如果你觉得身边的某个朋友不好,那么请低调的远离他,不要高调的攻击他或者背叛他。这样既不会让他对你怀恨在心,也抱住了你的声誉。——没有人会完全信任一个曾经背叛过朋友的人。
  2. 来到一个陌生人群中如何快速的融入其中?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有力多干活,有钱多请客。
  3. 保持友善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回馈原则:别人请你吃顿饭,你下次也请他吃顿饭;别人请你到家里做客,你帮他洗洗碗擦擦地。总之别人对你多好,你就反过来对他好,这样大家都知道对你好是有回报的,自然而然关系就好了。
  4. 在有朋友和陌生人的场合时,你不能对陌生人比对朋友还好,这是很多人忽视但实际上非常伤害有意关系的细节,切记。
  5. 我们平时谈论的朋友其实有三种含义:真正的朋友、熟人、泛泛之交。其中最宝贵的自然是真正的朋友;熟人虽然不交心,但天天在身边,也不要去得罪;不要在泛泛之交上花费太多心思和精力。
  6. 实际上长久的朋友关系一定是建立在你和对方之间存在交集区域的,比如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利益关系。如果你和对方之间一点交集都没有,哪怕再喜欢对方也不要强求,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7. 交浅言深是大忌。
  8. 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关键时刻你没有挺身而出,那他以后也不会再需要你了。
  9. 朋友向你借钱,如果你确实拿不出来那么多钱,请酌情拿出你可以承受的数目,送给朋友,并在精神上给予鼓励。
  10.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会失败的人,但如果你拥有很多好朋友,就可以在人生低谷时得到支持,帮你东山再起,立于不败之地。
  11. 不要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12. 尽量避免和同性朋友的伴侣长时间独处,一旦被误会了没法解释。
  13. 交际的意义并非全部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朋友,而是在对方无法成为朋友时,避免成为敌人。
  14. 爱情最重要的是彼此开心,如果满足不了这一点,爱情势必枯萎。
  15. 你自己是什么样,恋爱之后也还是什么样,不要指望遇到一份美好的爱情后,你就脱胎换骨变成理想中的自己了,基本不可能。
  16. 在没结婚之前,你的恋人有权利和任何的异性接触、约会、发生性关系;在结婚之后也依然如此。(恋人对你忠贞的理由只能是因为爱,而不是你的强制要求。)
  17. 遇到不合适的伴侣,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开他,而不是想着如何改变他。
  18. 价值观不同的恋情不会长久,这种感情中其实没有孰对孰错,只是不适合罢了。
  19. 性高潮是上帝赐予女人的礼物,也是男人彻底征服女人的必经之路。
  20. 如果你的好朋友和你的恋人发生了什么,请立即同时与这两个人断绝关系。
  21. 你在有恋人的情况下,喜欢上了另一个人,这不需要内疚或者有负罪感,但要记得先和现在的恋人正式分手后,再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对之前的恋人,也是一种尊重。
  22. 不要随便说前任的坏话,人是你自己选的,侮辱前任等于贬低自己,并会在外人的眼里显得缺乏涵养。
  23. 挽回一个不再爱你的人,其代价要比失去他更加惨烈。
  24. 婚后感情破裂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离婚,即使有了孩子也是如此——勉强捆绑在一起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25. 保持婚姻长久稳定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待你的婚姻——当你懒惰怠工时,你的饭碗可能就保不住了。很多人婚姻走向破裂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婚姻中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26. 性生活在婚姻中非常重要。
  27. 恋人彼此应该充分信任,没有信任的感情长久不了,所以当你很难信任对方时,应该考虑的是结束这段关系,而不是费尽心机去验证你的猜测。
  28. 情侣间最好的结束吵架的方法:紧紧的抱住对方,问他,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爱他。无论对方怎么挣扎,都不要松手,一遍遍的重复这些动作,直到对方安静下来。如果这招不好用,那你们多半快走到尽头了。
  29. 妻子对丈夫进行毁灭性打击最简单的方式有三种:在床上说他不行,在外面说他无能,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
  30. 妻子对丈夫的认可与支持会对男人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所以要多鼓励他。
  31. 在双方决定结婚之前,两个人应该开诚布公的谈谈,确定一些共同生活后有可能因为价值观产生的分歧。(著名的《纽约时报》婚前15问,是个很好的范本)
  32. 婚前可以约定,如果婚后一方出轨,另一方以此为由想要离婚的,共同财产一人一半,对外则宣称因感情变淡而和平分手,好聚好散。别觉得这似乎在宽恕出轨的一方,大多数人在结婚时,都坚信自己不会出轨,而一门心思想要约束对方。

 

职场类

 

  1. 作为新人刚入职时,要主动对带你的人示好,因为他是潜在的盟友或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你。
  2. 无论你有多大的野心多高的才华,都要学会尊重并服从你的上司,在上司面前你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3. 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合作,是每个团队成员都做好自己该做的那个部分,而不是对着别人的部分指手画脚。
  4. 学会服从是学习团队合作的开始。
  5. 想要有个良好的办公室人际关系,就给同事们多买点零食。
  6. 不要和同事八卦自己的私生活,偶尔聊聊增进感情,多说无益。
  7. 写邮件重要的意义是留下记录,而记录意味着证据。
  8. 写文档和邮件时,注意排版,简单清晰易于阅读。
  9. 一定要学会及时反馈,不要等着别人追问你工作进度,你自己不说没人知道你在做什么,这也是区分职场新人和资深人士重要的区别之一。
  10. 工作中遇到阻碍和困难,不要产生挫败感,因为这些阻碍和困难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11. 工作中没有真正的对事不对人,先做人在做事。
  12. 尽量不要产生办公室恋情,尤其是和前台或者人事。
  13. 每天开始工作前,给自己列个任务清单,然后一项项的完成掉,今日任务没完成不下班。
  14.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好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推荐学习。
  15. 每次离开工位时,随手将电脑、手机锁屏。
  16. 常用软件尽量熟悉其快捷键,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17. 如果公司配的办公电脑配置很低,可以考虑用自己的电脑办公,这看起来是额外的付出,但节省下来的时间都是你自己的。
  18. 每次和别人沟通之前,要先思考一下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对方反对该怎么办。
  19. 和人沟通时,你自己表达清楚,不代表对方理解清楚,所以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是否真的理解,可以让他把你表达的意思换个方式讲给你听。
  20. 笔非常容易丢,平时多备几支。
  21. 公司对你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反映在你的薪资上,无论话说的多好听,在对方心目中,你就只值这么多钱。
  22. 绝大多数情况下,入职时薪水高的涨薪速度与程度都要高于入职时薪水低的。
  23. 发文档类附件时,最好附带一个PDF格式的文件,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系统的任何软件任何版本中,文档都能保持你希望给大家看到的样子,而不是一堆乱码。
  24. 统计数据时,要注明数据的统计时间。
  25. 使用Excel要学会数据透视表和函数vlookup,简单实用,可以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
  26. 报告中要杜绝“差不多”、“大概”、“好像”这样的词汇。
  27. 需要打印的文档,window系统下字体选择微软雅黑。
  28. 如果是用来演示的PPT文件,又不想别人修改内容,可将文件扩展名改为.ppsx,这样双击打开就直接开始演示了。

from: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38159

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于1880年创办的《科学》(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它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也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在庆祝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该刊杂志社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认为在今后1/4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简单归纳统计这125个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46%,关系宇宙和地球的问题占16%,与物质科学相关的问题占14%以上,认知科学问题占9%。其余问题分别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

这125个问题如下:

1、宇宙由什么构成?

2、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3、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

4、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

5、物理定律能否统一?

6、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

7、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

8、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

9、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

10、地球内部如何运行?

11、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

12、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

13、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14、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

15、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

16、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

17、怎样从海量生物数据中产生大的可视图片?

18、化学自组织的发展程度如何?

19、什么是传统计算的极限?

20、我们能否有选择地切断某些免疫反应?

21、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性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原理?

22、能否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

23、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

24、什么时间用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

25、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

26、宇宙是否唯一?

27、是什么驱动宇宙膨胀?

28、第一颗恒星与星系何时产生、怎样产生?

29、超高能宇宙射线来自何处?

30、是什么给类星体提供动力?

31、黑洞的本质是什么?

32、正物质为何多于反物质?

33、质子会衰减吗?

34、重力的本质是什么?

35、时间为何不同于其他维度?

36、是否存在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

37、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吗?

38、是否有解释所有相关电子系统的统一理论?

39、人类能够制造最强的激光吗?

40、能否制造完美的光学透镜?

41、是否可能制造出室温下的磁性半导体?

42、什么是高温超导性之后的成对机制?

43、能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运动学的综合理论?

44、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

45、固体中是否有超流动性?如果有,如何解释?

46、水的结构如何?

47、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48、是否存在合理化学合成的极限?

49、光电电池的最终效率如何?

50、核聚变将最终成为未来的能源吗?

51、驱动太阳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

52、行星怎样形成?

53、是什么引发了冰期?

54、使地球磁场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55、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56、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现在和过去是否存在生命?

57、自然界中手性原则的起源是什么?

58、能否预测蛋白质折叠?

59、人体中的蛋白质有多少存在方式?

60、蛋白质如何发现其作用对象?

61、细胞死亡有多少种形式?

62、是什么保持了细胞内的通行顺畅?

63、为什么细胞的成分可以独立于DNA而自行复制?

64、基因组中功能不同于RNA的角色是什么?

65、基因组中端粒和丝粒的作用是什么?

66、为什么一些基因组很大,另一些又相当紧凑?

67、基因组中的“垃圾”(“junk”)有何作用?

68、新技术能使DNA测序的成本降低多少?

69、器官和整个有机体如何了解停止生长的时间?

70、除了继承突变,基因组如何改变?

71、在胚胎期,不对称现象是如何确定的?

72、翼、鳍和面孔如何发育进化?

73、是什么引发了青春期?

74、干细胞是否位于所有肿瘤的中心?

75、肿瘤更容易通过免疫进行控制吗?

76、肿瘤的控制比治愈是否更容易?

77、炎症是所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吗?

78、疯牛病会怎样发展?

79、脊椎动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先天免疫系统来抵抗传染病?

80、对抗原而言,免疫记忆需要延长暴露吗?

81、为什么孕妇的免疫系统不拒绝其胎儿?

82、什么与有机体的生物钟同步?

83、迁徙生物怎样发现其迁移路线?

84、为什么要睡眠?

85、人类为什么会做梦?

86、语言学习为什么存在临界期?

87、信息素影响人类行为吗?

88、一般麻醉剂如何发挥作用?

89、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么?

90、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

91、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生命能够延续多久?

92、致瘾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93、大脑如何建立道德观念?

94、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极限是什么?

95、有多少个性源于遗传?

96、性别倾向的生物学根源是什么?

97、生命树是生命之间系统关系最好的表达方式吗?

98、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99、什么是物种?

100、横向转移为什么会发生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及如何发生?

101、谁是世界的共同祖先?

102、植物的花朵如何进化?

103、植物怎样制造细胞壁?

104、如何控制植物生长?

105、为什么所有的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

106、外界压力环境下,植物的变异基础是什么?

107、是什么引起物质消失?

108、能否避免物种消亡?

109、一些恐龙为什么如此庞大?

110、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如何?

111、至今共有多少人种,他们之间有何关联?

112、是什么提升了现代人类的行为?

113、什么是人类文化的根源?

114、语言和音乐演化的根源是什么?

115、什么是人种,人种如何进化?

116、为什么一些国家向前发展,而有些国家的发展停滞?

117、政府高额赤字对国家利益和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118、政治与经济自由密切相关吗?

119、为什么改变撒哈拉地区贫困状态的努力几乎全部失败?

120、有没有简单的方法确定椭圆曲线是否存在无穷多解?

121、霍奇闭链是代数闭链的和吗?

122、数学家将会最终给出Navier-Stokes方程的解吗?

123、庞加莱实验能否确定4维空间的球?

124、黎曼zeta函数的零解都有a+bi形式吗?

125、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研究是否会停止在量子Yahg-Mills理论上?

(注:最后6个数学问题选自Clay数学研究所提出的新千年问题)

图文来源:《Science》

5大改变未来的超难科学挑战,来试试你能否看懂

1. 探测地外生命

1999年,当时还是哈佛大学研究生的戴维·夏邦诺对另一个行星系中,因行星掠过母恒星表面时,恒星亮度发生的微弱变化进行了测量,这是人类首次探测到此类现象。时至今日,追踪这种“凌日”现象,已成为天文学家寻找地外行星的常用方法,而新的挑战在于,弄清这些行星及其大气的组成成分。比如,如果发现某颗行星的大气中含有氧,就可能成为有生命存在的间接证据。但探测这些元素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恒星星光穿过行星大气形成的光谱,这可是极为微弱的信号。

夏邦诺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行星仅能遮挡恒星很小一部分”,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掠过太阳大小的恒星时,能遮挡恒星约1%的光芒,而一颗更小的、如地球大小的行星只能遮挡掉0.01%的光芒。“接下来,你要找到这颗行星洋葱般的‘外皮’,也就是它的大气层,”夏邦诺说,只有穿过这层“外皮”的星光光谱,才包含有天文学家想要的信息——这样一来,如果地球大小的行星掠过太阳大小的恒星,可为科学家利用的恒星星光不足百万分之一。

尽管在今天,还没有任何一台望远镜的分辨能力,能从恒星星光中追踪到那百万分之一的可用信号,但事情尚有转机。夏邦诺说,这是因为诸如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拥有比地球更厚的大气,所以这类行星的光谱特征也会更明显一点。从2005年至今,哈勃、斯皮策望远镜等空间天文台已经捕捉到约40个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光谱。

对于地球这样的、绕着太阳样恒星旋转的行星,如果要确定它的大气成分,为地外生命的存在提供最佳证据,就得升级观测设备,提高灵敏度。夏邦诺目前最大的期望是,发射时间一拖再拖的韦伯太空望远镜能早日升空——按目前的计划,这架耗资80亿美元的“哈勃继任者”将于2018年发射。

2. 看穿分子魔镜

生物学中,存在着一种奇特的不对称性。很多分子具有“手性”(chiral),即分子中的原子存在两种互为镜像的排列方式。当化学家合成此类分子时,往往得到的是包含两种手性的混合物,为简单起见,分别称它们“左手分子”和“右手分子”。奇怪的是,生物细胞通常只由“左手分子”构成,但没人知道其中缘故。

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是自然界中4种基本力中的弱力决定的。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预言了4种基本力,其中弱力(weak force)是核子和电子间相互作用的传递者,它对左手和右手分子有着不同的作用,而包括引力在内的其他3种基本力,对两种手征分子的作用都是相同的。法国巴黎第13大学的贝努瓦·达尔基耶(Benot Darquié)解释说,理论上,弱力会导致手性分子一种手征结构的能态(energy state)稍弱于另一手征结构,这种差异通常为1/1015~1/1020。因此,如果一种手征结构的振动频率是30THz(1THz=1012Hz),那另一手征结构的振动频率会差上几毫赫兹(mHz,10-3Hz)甚至几微赫兹(μHz,10-6Hz)。

达尔基耶说,测量两种手征分子间的微小差异,将有助于解释,为何生物偏好左手结构,而他的研究小组也为此努力。这类测量甚至能为标准模型中,弱力理论部分的某些参数提供准确值。

据达尔基耶所知,他和同事是目前全球唯一进行此项尝试的团队。实际上,他花了3年时间来网罗研究所需的实验物理学家、量子理论专家和化学家。他们现在需要攻克两个难题:首先是建造极高分辨率的光谱仪,用于测量手性分子的能态。目前,达尔基耶小组拥有的最好设备能探察5/1014的能量差别,比普通光谱仪的分辨能力大概要好100万倍,眼下他们正在建造一台精度更高的仪器——要达到如此高的精度,必须隔绝所有外部振动,保证温度波动不超过0.1℃。不仅如此,为了在所需精度上测量分子振动的频率,达尔基耶的实验室还使用了一台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并通过光纤与巴黎的世界时标准原子钟保持同步。

他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合成出一种手征结构不对称现象足够明显的测试分子。这种分子需要有一个较大的中心原子,因为原子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中心原子较大,能将手征结构造成的能量差异最大化。同时,这种分子被加热到气态,用于拍摄光谱时,还不容易断裂。尽管达尔基耶在努力尝试,制造出纯粹的左手或右手分子,但他们认为,最佳的选择可能是以甲基三氧化铼(methyltrioxorhenium)为原型,然后用一个硫原子和一个硒原子置换该分子中的两个氧原子。即便最后找到了完美的测试分子,他们还需要一年时间来积累足够数据,以便获得可信的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没能解开生物手征谜团,该怎么办?达尔基耶说,他不会太在意,因为他们建立的技术将为检验基本的物理理论提供很多新方法。“通常,大多数精确的物理实验都是用高能粒子或低能原子开展,而分子更复杂,所以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寻找额外维度

对于现实世界,我们有一个非常基本的认识,几乎没人对此有所怀疑,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恰好有三个空间维度:左右、前后,还有上下。但超弦理论(superstring theory)及其他一些构造“万物理论”的尝试,已经让很多物理学家相信,空间的维度远不止于此。他们认为,这些额外的维度是高度卷曲的,所以我们根本感觉不到,但它们会在很小的尺度上影响引力,使得两个物理间的作用力,稍稍偏离牛顿引力理论的经典结果。因此,如果能在实验中探测到微小尺度上的引力变化,也许就能证实这些额外维度的存在。

美国华盛顿大学实验核子物理与天体物理中心的埃里克·阿德尔贝格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是在1999年的一个讲座中。“有些人认为这个想法很愚蠢,也有人认为它很酷,”他回忆道。但他和同事决定要用实验来检验这种说法。“如果能证实,我们对宇宙维度的认识一直是错的,还有比这更令人激动的事吗?”他说。

阿德尔贝格的“武器”是扭秤(torsion balance),其实就是18世纪90年代末,英国物理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首次测量万有引力常数所用装置的“升级版”。在这个“现代版”的扭秤中,一根金属杆用丝线悬挂起来,可以自由扭动,金属杆的底端安放着一个探测圆盘,圆盘上钻有一系列小孔。在探测圆盘下方几微米处,还有一个钻有类似小孔的圆盘——这是吸引盘。当吸引盘转动时,小孔之间的盘体会对探测盘的盘体施加一个微弱引力,使探测盘和金属杆转动,从而扭转悬丝,使之转动大约十亿分之一度的微小角度。

为了确保探测盘不受地球和吸引盘引力之外其他作用力的影响,整个装置的所有部件都必须用非磁性物质制成,而且所有部件的表面都要镀上一层金,好让仪器所带电荷均匀分布。除此之外,整个装置的制作务求完美,要完全隔绝外部振动,包括停车场的车辆引起的振动。“我们最好的数据是在周末午夜到凌晨4点之间取得的,”阿德尔贝格感叹说,“这一点很讨厌,因为你收获最佳数据的时间很有限,弄得我们现在都成夜猫子了。”

精益求精的设计让研究人员可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如果这样仍能观察到探测盘的扭转,他们知道肯定有好戏上演。到目前为止,阿德尔贝格的研究小组可以断定,在44微米及以上尺度肯定没有额外维度存在。他的两个研究生,以及全球其他10多个小组,都正在想方设法继续向微观尺度进发。不过,究竟要多久才能有所发现,取决于这些额外维度的大小。阿德尔贝格认为,如果额外维度卷曲得太厉害,“那答案可能是永远也发现不了。如果在30微米上有可见的卷曲,那就只需一年就能发现”。

但阿德尔贝格似乎很享受这种充满不确定因素与挑战的过程,因为他觉得这就像登山:“过程越艰难,登顶的感觉就越美妙,无限风光在险峰嘛。”

4. 捕捉引力波

斯科特·雷森那孩子似的劲头与他正在从事的研究似乎有些不相符:这个研究可能要等上十来年才能初见端倪。雷森是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ational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的天文学家,在谈到星系中最精准的天然钟表——脉冲星(pulstar)时,他嘴里蹦出了一连串的“太棒了”、“酷毙了”这样的词来,并认为脉冲星能让他和其他科学家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一个最基本的预言——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它将为我们打开一扇观测宇宙的全新窗口,”他嚷嚷着,“除了‘光之眼’,我们还有‘质量之眼’。”

雷森解释说,按照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波是由质量运动引起的时空结构的涟漪,比如说一对互相绕转的中子星(neutron star)就能产生引力波。雷森说,这就像抖动一个电子,会让电子周围的电场和磁场以光及其他形式的辐射向周围传播一样,“当你抖动某个有质量的物体,你就制造出了引力波”。

不过令人沮丧的是,就算一系列非常强的引力波扫过地球,也只会让地球直径收缩或扩张不到10纳米,因此诸如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这类建在地面上的引力波探测设备,永远无法摆脱背景噪声的干扰,路过的卡车、雷暴甚至千里之外的海滩上起伏的海浪,都会淹没引力波信号。

因此,雷森和他的狂热追随者决定独辟蹊径,采取一种成本更低方式来探测引力波:观测脉冲星。脉冲星是密度极大的天体,有些脉冲星每秒能自转数千次,每次转动都向外辐射出一道脉冲闪光——天文学家对脉冲发出时间的测量能精确到100纳秒之内。由于甚低频(very-low-frequency)引力波会扰动脉冲星和地球之间的时空,导致脉冲时间发生偏移,因此雷森小组打算,监测分布在全天的20个脉冲星,看能否探测到这种时间偏移。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探测到宇宙深处大质量黑洞数年一周的转动、星系相互碰撞等最强引力波源所产生的引力波。

这项研究是由国际脉冲星记时阵列协会组织的,除了雷森外,还有10多位科学家参与。好消息是,他们无须购买任何新设备,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就可担此任。但坏消息是,大概要持续观测十年,才能捕捉到由转动黑洞发出的引力波,目前他们只对6颗脉冲星进行了连续5年的准确计时测量。

5. 重塑千克标准

1千克,这本应是一个不变的常数。但实际上它会变化,这是因为旧有质量标准规定,1千克等于巴黎郊外的一间库房中,那个有120年高龄的铂铱合金圆柱的质量。谁也不知道这位“千克原器”(Le Grand K)究竟是由于原子落在表面变重了,还是由于原子从表面脱落变轻了,唯一能肯定的是,它的质量肯定在变化——证据是,它的那些重量曾完全一致的复制品,现在已经有了可测量的质量差别。

重新定义千克的基本思想是,将千克与某个精确测量的基本物理常数联系起来,就如同今天用真空中的光速来定义米一样:1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通过的距离。这意味着,要定义千克,就必须确定普朗克常数h,因为后者是量子力学中能量量子(energy quanta)的大小,它乘上光的频率ν就得到能量,即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E=hν;接着,再用更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就可以得出千克质量的定义了。

不过,确定普朗克常数的准确数值是个精细活,而且目前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还存在差异,这让上述方法止步不前。

在这两种方法中,一种是使用“瓦特秤”(watt balance)。这种装置其实是一架简单的天平:一端承载着1千克质量的物体,该物体质量用巴黎的千克原器精心校准过;另一端是一个放在磁场中的通电线圈。调整磁场,直到1千克质量与线圈所受的电磁力精确平衡,接下来就可通过一连串方程,把1千克质量和普朗克常数联系起来。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研究者不仅需要避免任何测量偏差,还需要排除其他干扰,比如最容易导致误差的地球引力场等。

目前由普拉特负责的这台瓦特秤,曾在2007年给出了普朗克常数最准确的测量结果之一:6.62606891×10-34J·s,相对误差仅为36×10-9。不过,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瓦特秤(该瓦特秤目前被移放至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下属的国家测量标准学院)给出了与NIST稍有差异的结果,区别虽然很小,但无法用实验误差来解释。

另一种常用方法是,计量一块同位素纯(isotopically pure,指没有杂质且只包含一种同位素的单质)样品中的原子数目,由此确定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 constant,12克碳12原子所含的原子数目)的数值,而这个数值可通过另一套方程换算成普朗克常数。2008年,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Feder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Technical Affairs)的科学家用两个近乎完美的1千克球体进行了实验。这两个球体由99.995%纯硅28制成,他们用高精度激光干涉仪确定球的体积,再用X射线衍射确定球体的晶体结构,以便能在更高精度上对原子进行计数。目前,他们测出的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214082×1023,相对误差低至30×10-9,由此换算得到的普朗克常数与NPL瓦特秤的结果相吻合,但与NIST的结果不一致。

2010年,普朗克常数的推荐值是6.62606957×10-34J·s,相对误差44×10-9。有人认为,这已经足以用于千克的重新定义了,但也有更挑剔的人坚持要等各种测量结果吻合得更好一些、测量误差范围缩小到20×10-9以下,才可以重新定义。

from: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1651744931/395010

重疾险

出于对高额医疗费的担忧,很多人在选择保险的时候,首先会考虑重大疾病保险。不过重疾险种类五花八门,价格相差极大,很多粉丝反馈看了很多测评,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挑选。

今天深蓝君就带着大家的困惑 ,对重疾险进行 360 度的分析,通过一篇文章轻松读懂重疾险。具体内容如下:

  • 只需五步,如何轻松读懂重疾险?
  • 重疾险都有哪些分类,都保什么?
  • 关于重疾险,这几个误区要知道!
一、为什么要买重疾险?

人食五谷杂粮,很难不得病,大家可以感受到目前癌症发病率也很高。

如果罹患重疾,不仅需要多次治疗,而且可能几年无法工作,需要长期的恢复,而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

重疾险原理很简单,就是符合合同约定的疾病,保险公司给一大笔钱。这笔钱我们可以自由支配,可以用来治病、出国理疗、恢复身体,购买保健品等。

重疾险的本质是 “收入损失险”,自被发明以来,在很多国家都受到一致的欢迎。

由于重疾险结合了金融、法律、医学的内容,产品过于复杂了,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

所以今天深蓝君就通过五步,手把手教会大家挑选重疾险。

第一步:保不保身故?

市面上 80% 以上的重疾险,都是传统的保终身的重疾险,这类重疾险的保障责任可以看作 “疾病” 和 “身故” 两份保障。

640

简单来讲,就是一份 50 万保额的重疾险,如果活到 90 岁没有患病,就算自然身故也能获得 50 万的赔付。

这些传统的终身重疾险产品目前产品比较多,比如大家常见的平安福、泰康百分百、太平洋金佑人生、国寿康宁、人保福等等。

  • 平安福 2018:终身寿险 + 附加平安福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
  • 泰康百分百:健康百分百 C 款重大疾病保险

这类产品无论如何,都能 100% 获得保额,所以这些产品价格都不便宜

30 岁男性,50万保额保终身,每年保费在 1.1 万 – 1.6 万元之间。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不含身故责任,只关注疾病的保障,没有寿险责任的产品,这类产品我们可以叫做 “消费型纯重疾险”。

这类产品由于去掉了寿险的保障,而且还可以选择只保一段时间,比如只保到 70 岁或 80 岁,所以每年保费可以做到非常非常低。

30 岁男性,50 万保额,30 年交费,保到 70 岁,每年保费约在3000-4000元左右,相比传统的产品保费支出会更少。

常见的产品比如:弘康健康一生 A、百年康惠保、复兴联合康乐e生、阳光 i 保等。

小结: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偏好,选择传统的重疾险,也可以选择更加灵活保费较低的消费型重疾险。

这两类产品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大家需要结合自己的需求来看就好,按需选择。

第二步:重疾险保什么?

通过第一步,我们大致知道了自己要选择的类型,要么就是身故 + 重疾打包的终身型重疾险,要么就是消费型的纯重疾险。

 

那么除去身故责任,我们主要看看重疾险到底保什么?重疾险的核心就是疾病,目前行业对病种主要分成 “重疾” 和 “轻症” 两大类:

  • 重疾:危及生命的疾病,治疗过程花费巨大
  • 轻症:不会危及生命,花费不大

641

1、关于重疾病种:

在 2007 年,保险行业协统一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各大保险公司疾病进行了统一。

所以无论是 80 种重疾,还是 100 种重疾,前 25 种病种各家保险公司定义都是相同的

法定的 25 种重疾,在所有理赔的案件中,已经占到了所有重疾险理赔的 95% 左右,可以说是重疾险的核心。

642

所以大家不能简单粗暴的理解,重疾险保的疾病种类越多越好,不能说保 1000 种疾病的一定比保 25 种疾病的就好.

因为许多疾病很有可能百年一遇,比如埃博拉病毒、疯牛病等,这些病种可能是凑数的…..

2、重疾险轻症保障:

保险行业协会只对 25 种重疾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确定,对轻症没有统一的标准的,也造成不同公司对轻症的数量与种类都有一定的不同

这里面就存在一定的猫腻,不同公司差异很大,而且普通百姓也没有能力辨别这一点。所以在测评重疾险时,轻症是我们重点测评的部分。

下图是我们之前做的七款重疾险对比分析,可以看一下轻症的对比:

643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就算有些公司很大,但是对于高发轻症的保障都是不足的,所以这块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不同公司的差异还是不小的,甚至可以用 “差异极大” 来形容。

关于轻症的具体分析,我们在《重疾险中的轻症重要吗,具体如何挑选?》一文中已经有了详细的说明,对轻症有兴趣的朋友,强烈推荐阅读。

小结:

绝大部分人看重疾险的病种,都看不出来所以然来,深蓝君建议大家重点关注轻症部分。或者有家族病史,也可以重点关注家族病史的疾病。

另外如果预算实在有限,消费型重疾险有的可以不投保轻症,这样价格会更便宜。

第三步:重疾险怎么赔?

通过上面的文字,我们读懂了重疾险的逻辑,得了病就拿钱,很多销售人员也在说重疾险确诊即赔,可事实远远复杂很多。

真相也不难,重疾险理赔准确的说是符合合同约定才能赔,那么重疾险合同是如何约定的呢?

深蓝君以涵盖绝大部分理赔的前 25 种重疾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分为 3 类:

  • 确诊即赔:3 种
  • 实施了某种手术才能赔:5 种
  • 达到某种状态才能赔付:17 种

644

所以说重疾险并不完全是确诊就赔,还有一些疾病需要实施了特定的手术,还有一些需要达到一定的状态。

其实买保险就是买了一份合同,上面的这些细节都写在合同当中,只是普通人懒得看或者看不懂而已。

一定有很多人会关心,不同公司在保险理赔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关于保险理赔,在过去两年中,深蓝君也写过大量的文章分析。

如果你对理赔有任何疑问,那么强烈推荐阅读下面五篇测评:

看完上面五篇深度测评,我相信可以解决大家关于保险理赔的全部问题。

第四步:要不要返本?

有的朋友在购买重疾险时,会认为到 80 岁的时候能返还保费的保险,一定比不返还的好,理由很简单,保险公司白给钱,只有脑子坏掉的才不要….

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返本重疾险目前基本都出现在终身型重疾险当中,深蓝君选了两款保障接近的产品,看看到底返本是否划算?

645

相同的条件下,同样是 50 万保额,如果追求 66 岁保费返还,那么每年需要多交 56% 的保费!

保险公司在几十年后返还的保费,实际上就是自己现在多交的保费。不花钱免费得到保障,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童话世界里。

延续之前的结论,深蓝君不推荐购买返还型重疾险,在《保险公司挣了多少黑心钱,看看返还型重疾险就知道了!》文章里我们已经有过分析。

市场上还有一些保额可以增长的重疾险,听起来很好,但同样不是主流产品,很难达到避免通货膨胀的作用。

深蓝君选取了两款同一保险公司的产品,以 0 岁男孩,5000 元的预算来看:

646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直接看出,都是购买同一公司的产品,同样是 5000 元预算,金佑人生(点击看测评)能买到的初始保额远低于金诺人生。

即便在中档分红的情况下,还需要等 40 年后,金佑人生保额才超过金诺人生,从保障的角度来看,金佑人生并无优势,非常不适合普通消费者购买。

小结:

本来重疾险已经够复杂了,如果再考虑分红、返本的因素,普通消费者根本就没有辨别的能力。

深蓝君建议大家:保障归保障,理财归理财。不要想着通过重疾险实现理财的目的,能实现这样目的的产品,一般都是有缺陷的。

所以我不建议大家购买返还型重疾险、分红型重疾险,以及万能险附加重疾险(点击看测评),我们对比了很多产品,如果想获得重疾保障,我觉得并不值得购买。

第五步:保额选到多少?

深蓝君一直都在强调一个买保险的理念:买保险就是买保额。因为重疾险的本质是收入补偿,所以保额太低根本是没有意义的。

深蓝君查了一下各家公司《2017 年理赔年报》,发现情况不太乐观,以这家保险公司为例:

2017 年累计赔付重疾保险金 11.76 亿元,件均赔付为 5.03 万。

试想一下,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买了 10 万元保终身的重疾险又有什么意义呢?

深蓝君建议大家重疾险的保额都至少 30 万起步,如果生活在一线城市,或者期望获得更好的补偿效果,那么建议保额至少 50 万。

预算不够,没法承担那么高的保额怎么办?深蓝君建议你有如下几种方式:

  • 消费型重疾险:消费型重疾险没有寿险责任,也没有储蓄的作用,所以保费非常低,预算有限的可以购买消费型重疾险,确保保额足够高;
  • 缩短保障期限:还可以缩短保障期限,没必要追求保终身,可以选择保到 60 岁或者 70 岁,这样保费也会大幅度降低;
  • 增加缴费年限:可以选择 30 年缴费,这样相同的保费可以承担更多的保额;
  • 选择一年期重疾险:或者选择续保条件好的一年期重疾险进行搭配组合。

具体的细节这里就不说了,关于保额的问题,强烈建议大家阅读《买保险,我只看这个数字》这篇测评文章。

小结:

保险是多次配置的过程,建议大家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在相同预算的情况下,20 万保终身和 50 万保到 80 岁,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保到 80 岁的方案。

无论任何,希望你能明白保额的重要性,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保额太低没有意义的。

六、关于重疾险的常见疑问:

相信通过上面的五步,大家应该初步了解了重疾险的挑选办法,不过重疾险实在太复杂了,深蓝君列一些大家关心的常见问题。

1、单次赔付 VS 多次赔付,选哪种?

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推出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这类产品通常是传统的终身重疾险,并且价格接近单次赔付的产品。

深蓝君的意见是,如果预算足够,重疾险保额足够高,当然可以考虑投保多次赔付的重疾险。

但是如果预算不足,深蓝君建议大家还是要重视第一次赔付,也就是说把重点放在第一次赔付上,确保第一次赔付保额足够高才有意义。

关于多次赔付的产品,我们也有很多测评,在《六款多次赔付重疾险测评分析》文章中,已经有比较深入的分析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2、医疗险能代替重疾险吗?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百万医疗险,动辄几百万的保额,而且不限社保 100% 报销。

有的朋友会好奇,买了这种几百块的医疗险,还需要买重疾险吗?深蓝君的结论是,当然需要,医疗险是无法代替重疾险的

医疗险报销的上限不会超过自己的医疗花费,但是治疗期间无法工作、术后的疗养康复,这些医疗险都是不管的。

在之前的测评中,深蓝君通过四个维度对进行了详细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买了百万医疗险,就不需要重疾险了吗?》的文章。

3、一张保单全能保?

很多人在投保重疾险的时候,都会增加一些附加险,比如定寿、意外、医疗等保障,看起来非常全面。

对这类重疾险的附加险,深蓝君是持保留意见的,尤其很多重疾险附加的住院医疗险,很多续保的时候是需要审核的。

很多人附加的医疗险交5年费,住院理赔后,第6年想续保却无法续保了,这也是目前很多朋友遇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纠纷。

还有一些一年期的保单,看起来什么都能保,深蓝君同样是不太建议的。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通过《这类保险看起来很好,我却不推荐》这篇文章,了解详细内容。

七、写在最后:

我国普通百姓对金融了解的并不多,而且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所以第一次就想买对重疾险的概率还是很低。

很多人在选择重疾险时,只看公司品牌,并不看具体的产品。殊不知,就算同一家公司,都有几十款重疾险同时在售。

而且不同的产品之间差异很大,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买保险也一定要适合自己才好。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也欢迎大家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亲朋好友。

愿天下每人都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

延伸阅读:

6 种保险方案对比分析,保险可以这么买!

为什么不同公司,保险价格差异巨大?

from:http://mp.weixin.qq.com/s/NIrGyBo-L7AvDuZacoYvDA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女儿:“姥爷怎么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

妈妈:“姥爷生病了,在医院打针。”

女儿:“姥爷是我最好的朋友,姥爷给我吃巧克力。”

“妈妈怎么哭了?”

==========================

全文近2.6万字,与平时巴菲特主题无关,请订阅者见谅。

本文逐日记录岳父从流感到肺炎、从门诊到ICU,29天阴阳两隔的经历。涉及就诊、用药、开销、求血、插管、人工肺(ECMO)等信息,希望大家用不上

下列主题,可以搜索标题里的关键字或日期进行查询:

1. 不隔离流感家人,你就是在害孩子:12月28日-31日

2. 病毒阴性、高烧不退,马上去大医院:1月3日-4日

3. 护士不给高热病人挂号,你应该怎么办:1月4日

4. 为何感冒病人要吸氧:1月5日

5. 卧倒、卧倒,别再让重症感冒病人走路了:1月5日

6. 选择住院医院的标准,如果你能选的话:1月5日

7. 从流感到肺炎,不是小病,是生命保卫战:1月5日

8. 如何买达菲:1月5日

9. 心电监护仪,没他真不行:1月7日

10. 救护车费用:1月8日

11. ICU开销:1月8日

12. 人在ICU,你借出的钱能收得回来吗:1月8日

13. 插管前,说出遗言:1月11日

14. 人工肺(ECMO)费用:1月11日

15. 为亲属上人工肺(ECMO),你的决定遗漏了什么?:

1月11日,1月18日

16. 医生不会告诉你的人工肺(ECMO)信息:治愈概率、愈后情况、治疗时间:1月13日

17. 人工肺(ECMO)与脑溢血和血栓:1月13日

18. 人工肺(ECMO)与谵(zhan)妄:1月18日

19. 输血不是花钱就能有,互助献血操作流程:1月13日

20. 大医院转小医院,为什么会这样:1月22日

21. 肺移植:1月22日

22. 远程重症病人救护车运输:1月22日

23. 担架病人搭乘民航班机规定:1月22日

24. 远程重症病人医疗飞机运输(实现小目标后入):1月22日

25. 民航关于携带骨灰的规定:1月23日

26. 亲人过世,通知殡仪馆,远离太平间:1月23日

27. 开具死亡证明,你需要的证件:1月24日

28. 为遗体穿衣,谁会帮你的第一次:1月24日

29. 火化流程:1月24日

==========================

一、流感

女儿:“姥爷不听话,光膀子,感冒啦!”

*    *    *     *    *    *

12月27日(星期三)

下午,阳光灿烂,岳母打开主卧窗子通风。岳父忽然来了个念头,一定要同时打开厨房窗子南北对流通风,并且坚持不穿上衣,吹了半小时。期间岳母两次要他穿衣服,一次让他关窗,均被拒绝。

当时我也在家,为了避免矛盾,我没有径直去关窗,故意和岳母打了个招呼:“妈,我把窗关了哈!”

岳母还没说话,岳父说:“不得(dei,三声)!”

岳父开窗和不穿衣服和他的习惯有关。我们南方人冬天在家都穿羽绒服,我结婚前第一次去黑龙江惊掉了下巴:外面零下20度,屋里零上30度;家家都开窗,人人小背心。

但北京不是黑龙江,屋里只有21度。今年又没有下雪,流感肆虐。岳父表态后,我习惯性沉默,检查三岁的孩子已经穿上羽绒服后,自己裹上衣服回屋去了。

作为一个能伺候夫人穿袜的南方女婿,和餐桌上动辄骂岳母菜咸了淡了的东北岳父,相处只能说是表面上过得去。双方都是为了孩子,互相忍受。

偶尔和天南海北的朋友吐槽,一美国朋友下决心:“我宁可穷三年,也不让老人帮我带孩子。”我心有戚戚焉,但夫人坚决反对:“你去哪里找那么放心的人带孩子?”

*    *    *     *    *    *

12月28日(星期四)

岳父开始感冒流涕。

他懒得一遍一遍去洗手间,拿了孩子的尿不湿放在床边,让鼻涕淌在尿不湿上。我开始尽量让岳父和孩子隔离。但岳父是女儿“最好的朋友”+唯一的巧克力提供者,用东北话说叫岳父是女儿的“仗义”。孩子一发现我们要和她“谈话”,大喊姥爷,流出两滴眼泪,就能迅速反败为胜,绽开胜利的笑容。

岳父东北man式喷嚏,瀑布式流鼻涕都是逗孩子的新手段,完全不能制止他们亲密无间。

岳母:“吃点感冒药吧”。

岳父:“我这身板,没事”。

岳母:“打喷嚏你挡着点,别喷到孩子”

岳父大怒:“这又没啥病毒”。

*    *    *     *    *    *

12月29日(星期五)

岳父开始发烧,愿意吃感冒药了。

孩子继续跟姥爷粘在一起。我感觉不对了,和夫人商量带孩子出去住酒店。夫人不同意,因为孩子上幼儿园后一直生病,外出怕有病菌。

又问能不能岳父岳母出去住。夫人还是不同意,说是爸爸发烧了,需要在家照顾。

我问:“感冒会不会传染?

夫人答:“我也担心”。

“传染”这个词需要定义概念。有人,比如我,认为接近100%会发生。而另一些人,例如我夫人,认为只有20%的概率,而且自己孩子还绝对不在这20%之中。

就像我一贯认为发芽的大蒜有毒,每次扔这种大蒜都会引发矛盾,夫人经常嘲笑:“你家宝都已经吃了好久发芽大蒜做的菜了。”

我大怒。

然后洗洗就睡了。

*    *    *     *    *    *

12月30日(星期六)

岳父挺不住了,去了通州民营医院甲。

为啥会到这个医院呢,因为小孩进幼儿园前到这个小医院体检过。老人觉得位置近,不排队,反正异地医保也报不了多少。东北老国企,现在的医保大概只结算到2014年的。即使批下来的报销额度,也得等几年才能拿到现金。

医院验血后开了3天输液,消炎药用的是头孢。输液后,岳父有改善。

我当时还和朋友开玩笑:“美国感冒,看个大夫150美金,看完让你回去喝水。中国感冒,看个大夫5元人民币,输液1000人民币。继房价之后,医疗价格也在赶超美国。”

后来才发现,这只是个零头。

当晚,岳母和孩子中招了。

小孩下午开始发烧,晚上嚎了一夜。姥姥晚上带着孩子也没睡好,第二天自己也发烧了。

*    *    *     *    *    *

12月31日(星期日)

我终于克服了不愿引发矛盾的懦弱心理,一早就问孩子:“带你去动物园好不好?” 准备把小孩和岳父隔离,同时岳母也可以好好休息。

岳母舍不得孩子出去。表示外面冷,传染源多。

岳父当时感觉不错,和岳母说说:“我输完液开车带你去天津,2小时就到了”。岳母拒绝了,但同意就近入住酒店。老人喜欢游泳,我们给定了有泳池的宾馆。

送岳父去输液时,医生强调病人和家人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这次岳父总算是听了。

这非常重要!!

不要小看几分钱一个的医用口罩,全家人戴好遮住口鼻,坚持戴,对于阻断流感非常有效。没有这口罩,我很可能就写不了这篇文章了。夫人淘宝买了300个,开玩笑说可以用一辈子,结果我们用、亲戚用,白天用、晚上用,屋里用、屋外用,20天用完了。

当晚孩子发烧被控制住,但姥姥继续发烧。酒店泳池等设施也没用,就是睡。

*    *    *     *    *    *

1月1日(星期一)

姥姥早上决定也去甲医院输液,我赶到医院付款。老人要在家附近的连锁酒店入住。我觉得酒店条件不行,但老人们认为离家近。房间在酒店一层,老人觉得温度不够,开启了空调加热。当晚岳父就睡的不好,到凌晨才睡着。

孩子不再发烧了。

*    *    *     *    *    *

1月2日(星期二)

岳父三天的输液已经结束,但精神状态明显没有12月31日好。

孩子的状态也很奇怪,早上从9点睡到下午1点半。这是此前从未发生过的。

岳母输液后有好转。

*    *    *     *    *    *

1月3日(星期三)

岳父承认病情恶化,不再硬挺了,决定再去甲医院拍X光片。这个医院上次没看好,为什么又去?因为岳父怕进城堵车,先去拍片看看,严重再去大医院。

这个做法是不对的!!大医院不仅是设备先进,更重要的是医生经验丰富。

(虽然对于岳父这个案例,那时候去大医院也没用。)

拍片显示肺部有小部分感染,验血白血球低,心电图基本正常。医院换用阿奇霉素输液。

晚上岳父精神略有好转,但继续发烧。不愿意盖被子,裹着大衣躺在床上睡。

孩子那天不知咋搞的,非要打一下姥爷再揉揉,被我好好说了一顿。看着嗷嗷大哭的孩子、忧心忡忡的姥姥、吃不下饭的姥爷,我也感到无奈。

人到中年,早已没有梦想,只盼着日子简简单单。

*    *    *     *    *    *

1月4日(星期四)

岳父早上自行驾车去医院输液。

晚上我见客户回来,岳母对我说:“你带他去医院做个CT吧,严重就住院。老这样我不放心他,也担心他传染给孩子。”

我们匆匆穿衣下楼。

女儿还在喊:“姥爷,回来别忘了给我买玉米糖!”

回家的路,很短,又很长。

二、急诊

*    *    *     *    *    *

1月4日(星期四)19点,乙医院

赶到离家最近的乙医院做CT。医院大夫听诊后觉得情况严重,化验的结果让她更为不安:

1) CT:肺部大面积感染。对比36小时前的X光片,病毒扩散迅猛。

2) 咽拭子:甲流、乙流都是阴性。表明没有感染甲流或者乙流。

没有阳性,不一定是好事,病人可能感染了未知的强病毒。

学医的人一眼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而我要到半个月后,才知道“未知病毒”的残酷。

当即要求住院,大夫表示没有床位,而且病情严重,建议去大医院治疗。当时对乙医院还有些意见,现在想起来,识别出严重情况,不耽搁是对的。

(事后我们仔细看病历,发现乙医院写的是:“病人自愿要求转院。” 这与事实不符。)

于是疯狂的四处打电话,问任何可能和医院有关系的朋友。一通电话打下来,才发现医院不是饭店,出钱也没有床位。流感袭击下,北京呼吸科床位极度紧张,几天能排到就算不错了。一位朋友建议去呼吸科实力很强的朝阳医院看急诊,先把病情稳定住。

*    *    *     *    *    *

1月4日(星期四)21点,朝阳医院

21点来赶到北京朝阳医院。此前,我一直觉得朝阳医院就是区级医院,没想到这么NB。发热不能直接挂号,要先去护士站。护士一听情况严重,让先去问大夫能不能收治。

先到了最靠近心电图间的1号诊室。我们取出CT片,说情况严重,希望他能帮忙安排个床位。

这位大夫属于推诿圣手,做医生实在是埋没人才,当年没有考上公务员可惜了。连连摆手说:“我不看片子。不看、不看、我不看!你们今天都输过液了,我也不能给你再输液。明天早上来化验,是否有必要住院等化验结果。”

被推诿后很不爽,病人疼的不行,你号都不让挂。我连法院都投诉过,但在医院还是得求着,不能轻举妄动。但也不能听这个混蛋的话回家,坐在急诊区继续给各位朋友打电话找床位。

猛然看到2诊室是空的,后一个病人叫号后没有及时进诊室。冲进去又把情况说一遍,2诊室的腾大夫人很好,看了看片子,知道病人情况严重,说:“你们先挂号做心电图吧。”

有了腾大夫这句话,松了口气。

挂号 — 去护士站量血压 — 量心电图 — 2诊室大夫详细看片问病情 — 开化验单 — 交费 — 抽血。晚上急诊挂号、交费处人之多就不提了。第一次看到抽动脉血,一个细如发丝的针,摸着抽。抽完后24小时不能见水,不能提重物。

由于化验结果要2小时候才能取,决定在附近开房睡觉。医院对门就有个宜必思,20平米的房间400多。500米有个酒店,60平米也是400多。我们有车,自然就去了远的那个。后来才理解,近500米的小房间能卖这个价是有原因的。对很多病人来说,多走1米都是负担。

*    *    *     *    *    *

1月5日(星期五)凌晨,朝阳医院

0点,我和岳父回到朝阳医院。一项检测结果在ICU取,第一次看到ICU,看到门口目光黯淡的家属,没想到隔两天我就成了他们的一员。

腾大夫看了化验结果使用莫西沙星、多索茶碱、甲泼尼龙、阿昔洛韦等药品输液,并配合吸氧。

我当时对吸氧很不理解:“感冒为啥要吸氧?”

后面才理解:

1)感冒只是个撬锁贼,把人体免疫系统的大门打开。

2)肺炎这个强盗紧跟着冲了进来,把肺部撕的面目全非。

3)肺功能被削弱。呼吸正常的空气,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氧气。

4)吸入纯氧,功能受损的肺才能给人体提供最低限度的氧气。

原预期3小时输完,我也和岳父说了不要着急,但岳父已经很疲倦了,着急回酒店躺下休息。他自行调节,1小时就输完了。凌晨的输液区还有不少老人孩子在输液,仿佛魔鬼就在这里游荡,人的精气神都被吸干了。

准备回酒店时,护士说离开医院需要大夫批准。

夜班值班大夫听了诉求,看了看病历,又看了看我。

我再看了看大夫,大夫再看了看我,啥也没说。

我说了声谢谢,回去和护士说大夫已经同意了。

*    *    *     *    *    *

1月5日(星期五)上午,朝阳医院

在酒店睡了5个小时,早上7点半起床赶往医院,等待8点钟医生查房并可能安排住院。此时犯了个错误,岳父执意要走过去,我们也按惯性顺从。但都要吸氧的人了,肺部随时可能不能提供足够氧气,走路是非常危险的。病人不能认为没事,亲人也不应该掉以轻心。吃不准的情况下,越保守越好。

岳父到了输液区开始吸氧。焦急无奈等到9点,医生开始巡查病区。我们询问是否可能安排住院,大夫表示要10:30左右才能知道是否有床位。

岳父坐在椅子上已经很难坚持了。此时朋友帮我们在丁医院(朝阳医院是本文的丙医院)联系上一个床位,预计有病人下午1点出院。我们决定转到丁医院,理由是:

1)丁医院有朋友,一些小事容易协调。

2)朝阳医院床位很紧张,输液区外面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移动病床上等床位,当天估计排不到。

当时没有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丁医院虽然也是三级甲等,但呼吸科并不突出。

我们对岳父的病症估计还是太乐观了:北京的三甲医院,还治不好感冒?

告诉朝阳医院的大夫讲了要转到丁医院,大夫很尽责的问为什么,要我们确定好床位,建议我们使用救护车。我们仍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不但没使用救护车,岳父还和我再走了500米,10点回到酒店。

在酒店躺在床上休息,原定休息到12点再去丁医院。但岳父在11点就哼哼,我问岳父感觉如何,岳父表示“还可以”。一个硬老汉说“还可以”,和女人说“你看着办”差不多,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三、住院

*    *    *     *    *    *

1月5日(星期五)中午 

纯电动车已经快没电了,叫了首汽约车前往丁医院。到院后,前一位病人已经办完出院手续,但没有要走的意思,还在和病友聊天。也没办法,继续等待。岳父趴在朋友办公室休息,勉强喝了点粥。

下午1点,在朋友帮助下如期躺在了病床上,觉得放心了。呼吸内科心电监护仪全部占满了,朋友帮忙从别的科室借了一台仪器用于监测岳父。我心里还想:“有问题喊一声护士不就行了?”

手续办完,护士开始抽血,刚准备抽动脉时,岳父情形激动:“早上刚抽完,化验结果你们都有,怎么又抽动脉血?”把小护士吓傻了,赶忙道歉,说:“我去问问大夫,看是否可以不抽动脉血。”

看来,抽动脉血应该是极疼的。

都住进三甲医院了,我也安心了,开始继续筹划4天后前往拉斯维加斯参观CES消费电子展。

*    *    *     *    *    *

1月5日(星期五)下午 14点30分

大夫把我叫出病房面谈。

大夫:“从你们的片子来看,肺部病毒扩散很快。如果病情急转直下,变成‘大白肺’,需要上有创呼吸机支持。我们院ICU(重症监护室)只有6个床位,我不能保证你们有床位。”

我心里琢磨,这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惯常风险提示吗?

再请教大夫:“感冒这么严重啊?”

大夫一听这问题,就知道我是个小白。回答说:“你知道SARS吧,所有人都知道是病毒性肺炎,但没有针对性药品,其他抗生素再怎么加大剂量也无效。现在你岳父也被未知病毒感染了,扩散很快。除了甲流乙流等常见病毒,大部分病毒都没有特效药。最终需要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统发挥功能,击败病毒。现在病毒凶猛,如果在病毒自限之前,肺部不能支持呼吸,就需要上呼吸机。”

问大夫:“您有啥建议吗?”

大夫说:“你们问问,看能否转到朝阳医院或者协和医院吧。”

我一听晕倒,早上从朝阳医院出来就是因为挤不上床位。昨晚协和医院也请朋友问过,全国多少政商高层关系在盯着,根本没法安排。

厚着脸皮再问:“这两个医院的床位都找过人,没办法。您的意思是预先联系这两个医院的ICU吗?”

这又是一个外行的问题,大夫只好说:“大医院的ICU床位比普通床位紧张得多。我只是说了一种可能的情形,我们大夫和家属一样,希望病人迅速好转。但你们和我们都要做好准备。”

谈话结束后,和夫人电话沟通。我们偏向于大夫是按惯例进行风险提示,也没太在意,但夫人让我取消美国行程。开始退机票、退酒店、退电话卡、退保险,答应帮朋友办的一些事情也办不到了,一一联系解释。

*    *    *     *    *    *

1月5日(星期五)下午 17点

大夫给了我一张处方,让我去别的医院买“达菲”。

我奇怪了:“三甲医院没有达菲?”

大夫说:“我这里没有。周围几个三甲你可以试试,朝阳医院肯定有。你运气还算不错的,北京紧急调了一批货源。前段时间,要是不够级别,全北京你都找不到一盒。”

于是先到周边的A医院,急诊药房帅哥一听达菲,说可能开完了。帮我查了急诊药房没有,还电话问了门诊药房,也没有了。最后还给我个电话,说下次可以先打电话问。态度真是好!

出来看到一个药房。小哥回答我说:“没这药。我们一直没卖过,不知销量如何。”转头和另一个人说:“最近问这个药的人不少啊,我们进点试试?”

下一站直奔朝阳医院。开药先要挂号,但我没发烧,护士不让我挂号。只能又冲进去找大夫,说早上才从朝阳医院转出的,求开一盒。

大夫问:“为啥转出?”

我答:“朋友联系了个床位。”

大夫说:“哟,这么快有个床位。去挂号吧”。

于是挂号,排队,开药,缴费,取药。220一盒达菲,70元挂号费。想多开些,朝阳医院不同意,自己的病人都不够用。

晚9点离开丁医院回家,到通州已近11点。从前一日6点出门,已忙乱了28小时。

家里岳母眼睛通红,夫人自己担心不提,又安慰了会岳母。

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小孩有没有发烧?”

*    *    *     *    *    *

1月6日(星期六)

夫人一早赶往医院,让我在家睡觉。10点给我电话,说大量输液情况下高烧不退,最高39度。另一位大夫再次讲述了要做好转院进ICU准备,并要求24小时陪护。

于是:

1)从老家请两位亲戚过来照顾。

我们下周还要上班,24小时监护肯定扛不住。

定机票时,发现佳木斯飞北京的航班,当天头等舱都没剩,后一天余下2个头等舱,还好鸡西飞北京有经济舱全价。东北富豪的消费能力和惨不忍睹的群众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2)联系人转朝阳医院、协和医院。

朋友们都很帮忙,但确实没法操作。

下午6点,赶到丁医院换班。发现昨晚我整理的东西被动过,充电宝等都从柜子里挪到包里。夫人没有动过,只能是岳父在呼吸困难、动脉被扎了2针的情况下亲自动手了。其难度,相当于在拉萨有高原反应的情况下,用带伤的手抬石头。我把包挪到了岳父够不着的地方,让他有事叫我。

大夫安排一小时测一次体温,记录所有“出量”,即大小便量。当晚,岳父的尿量少。一次少只有20ml,多不过50ml,医生担心肾部也感染了。

医生又和我谈了一遍。常识认为病毒性肺炎致死率不高,但实际上病毒性肺炎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最终死因归于其他病症,病人和家属都不能对病毒性肺炎掉以轻心。

21点体温38.5度,医生说病房没有盐水不能输液了,先用些退烧药。服药后,体温降低到37.4度。岳父服药后出汗,不愿意盖被子,被查房医生制止后依然不服气。医生走后,岳父要求脱掉上衣裸睡,被我拒绝。

*    *    *     *    *    *

1月7日(星期日)

5点,岳父下床洗脸,我们拔了监控仪器,很快大夫就冲了进来,说是系统报警没心跳了。

7点,各种外卖都没上班。在医院旁边买了粥和包子,岳父胃口明显好转,体温稳定在37度左右。我们松了一口气。

9点,夫人过来换班。岳父和孩子微信视频了会,告诫孩子要听话,多穿衣服不要感冒。孩子问:“姥爷打完吊针就能回家吗?”老家的亲戚也已从东北起飞。我到旁边酒店开了个房,睡了2个小时。

11点,回到病房。夫人说:“隔壁病房的刚才心脏骤停,送ICU了。”

心头一惊,问出事前病人是否高声喊疼?

“没有,又不是拍电影。病人的几个家属一起出去吃饭了。隔壁床忽然发现监控仪上心跳没了,以为是仪器坏了,想和病人说,却发现病人双目紧闭。隔壁床大喊,大夫也从监控中发现了,瞬时一群人冲进病房。昨晚负责岳父病房的大夫,本来9点就可以走,刚准备下班,又进ICU看病人了。”

当时就感叹:

1)有朋友还是好,能从别的科室借个心电监控仪。没有监控仪,即使有空床医生都不敢收岳父这样的重病人。

2)不能让孩子学医。

二姑二姑父来到达医院,我们万般感谢,交代了相关事宜。特别强调他们自己要24小时带口罩,遮住口鼻,注意轮换休息,吃我们准备的水果和预防性药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亲戚回答:“不当害”。

作为黑龙江女婿,我现在真是怕了东北人说“不当害”。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没事,看大爷我的。”

于是发挥脸皮厚的特长,又说了两遍。

岳父和二姑父很熟,被照顾时很自然。我在照顾时,小便他都挣扎着要站起来。二姑父照顾时,他愿意躺在床上小便。

把亲戚拉进了微信“情况检测群”,请他记录尿量、体温等信息,发到群里,例如“22:30,尿20”。我们容易看,医生问情况也能够完备的提供。

回到家,根据医生的要求,人洗澡、所有衣服全洗、包等物品全部用消毒液擦一遍。毕竟是呼吸科重症患者,传染上孩子可麻烦了。

晚上头晕无力,吃下一片白加黑,心想现在可不能倒下。

*    *    *     *    *    *

1月8日(星期一)上午 丁医院

睡了一觉,爬起来联系了几个客户。亲戚反馈的消息还不错,一整天没发烧,早上胃口也很好。

11点夫人来电话,告知早上彩超的结果很不好。一线抗生素都用了,但病毒没有控制住,继续扩散,整个肺都已经被病毒占据。普通的鼻导管供3升氧量已经不能支撑,开始用面罩吸氧,开到10升的氧量,勉强将血氧量维持在90。丁医院大夫集体讨论后,考虑到昨天隔壁病房心脏骤停的案例,正式建议我们转院,而且要求直接进ICU。

丁医院呼吸科主任很尽责,亲自帮忙问了朝阳医院等多个机构,但ICU全满。最后联系上全国知名的戊医院,正好下午能空出2个ICU床位。主任在联系时特别强调了“家属配合”,看来我们在医院的表现还可以。

千言万语道不尽谢!

ICU确定后联系120,说明要带氧气。120来了4位员工,负责人和开车的小哥都是北京人,特别幽默,一路上气氛不那么压抑。6公里,车费、维护费、器材费等共计800元。

岳父的情绪开始不稳定。早上他可能自认为没几天就出院了,现在听到要转院,大夫都把家属叫出病房去说情况,预感不好。他拒绝带氧气面罩,要重新换成鼻导管吸氧,好说歹说又给带回去了。

四、ICU

*    *    *     *    *    *

1月8日(星期一)下午 戊医院

一到戊医院,直接送进ICU。护士一声令下脱光,所有衣服都给扒了扔出ICU。岳父当场没了脾气,乖乖听话。

ICU不让家属进,每天只有下午半小时探视时间。

我晚上赶到的时候,夫人说ICU条件很好,见过的医院只有美国治疗埃博拉患者时用的埃默里大学医学院(Emory University Hospital)能匹敌。每个病人都专门有护士24小时看护,医护人员数大概是患者人数的4倍。无创呼吸机已经上了,血氧量回到90以上。而且有创呼吸机、人工肺(ECMO)都有,万一病情恶化,人应该也能抢救回来。

报完喜,自然就该说“但是”了。她签了一大堆文件,各种治疗手段,看了脊柱都发凉。虽然大夫反复表示非必要不使用,但人肯定要遭不少罪。

此外,ICU的费用大概是每日8000-20000元,我们要努力挣钱。

我马上表决心:白天投资茅台,晚上杠杆炒币。

*    *    *     *    *    *

1月8日(星期一)晚上 

岳父2年前借给当地“知名土豪”SB哥10万元,当时说好周转一下2周还,然而2年也没见过钱的影子。岳母和我们虽然知道,一直也没敢当着岳父面提,生怕他一激动出问题。

现在人已经进ICU了,缺的就是钱,赶紧请对方还款。这个SB听到消息心里面乐开了花,巴不得岳父早点走。回答很干脆:“没钱!”

珍爱生命,远离土豪。

*    *    *     *    *    *

1月8日(星期一)晚上 

从医院回家后,在下面给车充电折腾了会,进门一看夫人正在和孩子玩,竟然没有洗澡。忙问洗手洗脸了吗?答洗手了,没洗脸,因为回来就换了个口罩(在医院用的口罩在家不能用)。我马上要求:先洗澡,才准接触孩子。严格执行!

过了一会,孩子忽然开始咳嗽了。

我无比紧张,万一传染上可咋办。后来夫人和岳母说她们的压力更大,要是孩子传染上,不知道我会怎样发神经。

*    *    *     *    *    *

1月9日(星期二) 

早上起来,孩子没有发烧,白天也没太咳嗽。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夫人脸色不佳。说一晚没睡,身体上很困,心里很焦虑。不知道病啥时候好,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感觉分裂成两个人。我嘻嘻哈哈安慰了会。

岳母在下午探视时段进了ICU。岳父精神奕奕,向岳母表示:“我这身板没问题”。岳母表示她代表全家,相信岳父的身体,相信岳父能够在ICU病友中第一个转到普通病房,在所有病友中第一个回家。

晚上回到家,岳母问我们:“为啥他现在还那么得瑟?”

我马上表态:“得瑟是好事,说明正在全面恢复!”

饭后,夫人讲起ICU外面有位大姐,不仅熟悉办饭卡、为陪护租折叠床、隔尿垫品牌等杂务,而且精通北京呼吸科的疑难病例、名医趣事、治疗程序、术后护理等。说是北京知名的呼吸科“明星护工”,肺移植病人常常要等她的档期,才能约上。

*    *    *     *    *    *

1月10日(星期三) 

岳父在ICU的8个病房中,被从较大的病房转移到最小的病房,体温和血氧指标也相对平稳。探视时,岳父还抱怨医院的饭菜不好吃。

我晚上很乐观的给岳母解读:“最小的ICU病房空间不大大夫在那里给他做手术很不方便。把他移到那个房间,估计是大夫认为他恢复不错,没有手术必要。”

又说了A病房的情况。病人进入ICU时已经插管了,一根管子从嘴里插到肺部,直接提供氧气。今天上午大夫建议A病房上人工肺,由于后续开销大,家属没有马上同意,而是四处打听,得到的信息不乐观:

1) 效果不好说。当然有治好的,更多是没有治好的。

2) ICU有位30多岁的大夫,抢救病人时被传染上肺炎。最终上了人工肺也没能救回来。

最终,A病房决定只插管,不上人工肺。

夫人说:“如果爸爸真到那一步。即使知道大概率没用,只要有1%的希望,我也得上啊。不花这钱,我余下一辈子都不会心安的。”

五、插管

*    *    *     *    *    *

1月11日(星期四) 下午

下午3点,刚和客户微信组群聊完,夫人急电:“今天拍片结果还是不好。医生决定插管。插管后会注射镇静剂,人就不能说话了,你赶快送姥姥到医院来,我让医生务必等着。”

姥姥正陪着沉睡的女儿,马上手忙脚乱的穿衣服,问我说:“你昨天不是说有好转吗,咋要插管了?”我无言以对,只能说:“我开车带你和女儿去医院。到了医院让二姑下来在车里看着女儿。”

姥姥:“不行,孩子不能去医院。”

于是用首汽约车叫了个车。姥姥跌跌撞撞冲出门时还惦记着孩子:“你给她熬个粥,蒸个鸡蛋。”

一进ICU,姥姥哭着对姥爷说:“我没照顾好你,你不怪我吧。”姥爷告诉了手机、银行卡、股票账户的密码,但也不想增加家人的心里负担,没有当做临终时刻来对待。

夫人有不好的预感,强忍着悲伤问姥爷:“爸,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岳父停了些许,费力的说:“继续治吧”。

人的一生,谁会知道自己最后一句说的是什么?

(插管说明病已经很重了,但医护人员不会、也不适合提示病人留遗言。万一不幸走到那一步,建议家属和病人珍惜机会,我们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但谁又知道呢?)

*    *    *     *    *    *

1月11日(星期四) 晚上

插管结束,岳母在医院附近住下,夫人准备挤地铁回家。我觉得她情绪不稳,叫了个首汽接她回来。

晚上,夫人先通知了岳父的4位兄弟姐妹,告知病情,让老家人也有个心理准备。再通知了岳母的6位兄弟姐妹,两个姨马上表示到北京支持我们,帮忙看孩子。

我们讨论了一直回避的三个问题:

1) 病情

直到现在,都查不出被什么病菌感染了。体温总体来说不算高,人的精神也不错,就是每次拍片肺部都是急剧恶化,没有一点好转。每个医院都反复问肺部以前是否有过病症,一遍一遍的说没有,医生一遍一遍的问,看来肺部异常恶化,情况很不乐观。

2) 术后

大夫说如果救回来,最坏的情况需要长期卧床吸氧,好的情况能够大小便日常生活自理,但肯定不能做体力劳动,也不能出去玩了。

好的情况可以接受。如果需要长期卧床吸氧,岳父自己很痛苦,岳母后半辈子护理的压力很大,我们也不可能做重大的改变。

3) 费用。

插管后ICU的费用直线上升。预计插管能顶72小时,如果还不行,就要上人工肺了。人工肺开机费6万,随后每天2万起。我们估算了下,家里所有的理财(还好没有买30天以上期限的产品)、股票卖掉,再加上岳父岳母留下来养老的钱,理想情况下能撑30-40天。

那么40天以后呢?

要准备卖房吗?

夫人沉默良久,说:“先卖东北的房子吧。爸爸恢复了也不能上6楼了。”

我:“老家房子短期卖不掉,卖掉也就撑个十几天。如果在ICU要呆很长时间,只能卖掉北京的房子。”

夫人:“如果ICU住了50天都出不来,可能真就不行了。”

说完嚎啕大哭:“他才60岁啊,刚办完退休手续,啥福也没享。要是像爷爷奶奶那样90岁了,我也不给他上这些折磨人的东西了。但一个感冒就走了,我不甘心啊!”

六、人工肺(ECMO)

*    *    *     *    *    *

1月12日(星期五) 上午11点

我还在写工作规划,岳母在医院急电:“今早拍片结果还是不行,医生准备上人工肺。我也没啥主意了,你们啥意见?”

预计顶72小时的插管治疗方案,只坚持了不到17小时。昨晚受到重大冲击,根本没来得及看人工肺的信息。我问:“大夫有说治愈概率,以及愈后预期恢复情况吗?”

岳母说:“没有啊。就说10分钟以后听我们回话。”

我从不怀疑戊医院大夫、特别是ICU大夫的仁心仁术;医院在核心地段建的如此豪华,也不会为了钱增加病人开销。但给我的信息太少、决策时间太紧,作为家属确实是难以接受。

夫人作为女儿肯定是要上的,我原则上也不反对。但有两个后果要考虑:

1) 家庭抗冲击能力。

如果钱花光,女儿、夫人、岳母和我自己以后就扛不住任何的冲击,再有人生病,ICU的门都进不去。

2) 愈后情况。

如果救回来要卧床吸氧,对岳父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对岳母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对我们和孩子意味着什么?

夫人麻烦了丁医院的朋友,再让他去问呼吸科大夫。回话说:“当时建议转到戊医院,就是为了上人工肺,条件许可情况下最好接受治疗。”

我紧急电话一位医疗创业的前同事,虽然久未联系,他作为创始人也非常忙,听了诉求,立马帮助我。首先给出的建议就是:“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听医生的。”咨询后,他又发了一个截图给我:人工肺,医学上叫体外膜肺,叶克膜,呼吸科ICU终端救命神器。

总共约25分钟,期间岳母又催了一次,说是情况已经很危急了。我尽量让自己不那么冷血的告诉岳母:“再等等。”

既然都建议上,经济条件也能接受,我们决定上人工肺进行治疗。

其实,我们都没有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岳父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果有人要给你“刮骨疗毒”,刮骨很疼,疗毒的治愈率很低,你让他刮吗?

*    *    *     *    *    *

1月12日(星期五) 下午

带着口罩见完客户后,赶在探视时段最后几分钟进了ICU。岳父从小病房移到了大病房,全身上下都是管子。

脑后、右手、大腿侧有手指粗的管子导出血液。血浆、营养液、消炎药品等四五个瓶子,通过不同的导管从身体各处不间断的注入。护士在严密的监控各项指标,十几分钟就要加注一些药剂。岳母没有勇气去揭开被子,估计下面也全是管子。

岳父已被镇静,任何的自主动作都可能导致血管和人工肺的连接被断开。只有监控仪上的心电图,表明生命的迹象。

探视后,我等着医生交流病情。主治大夫开会忙没时间,负责本床的住院医师和我进行了沟通。

本人:“请问治愈的概率?”

住院医师:“不好说,看病人情况。如果是做心脏手术,只是术后短期需要人工肺支持的,概率会高些。如果病人体质较好,治愈的概率也大些。”

本人:“贵院此前大概做了治愈概率?”

住院医师:“我是轮岗到这个科室的,这个情况不清楚。对病人来说,概率意义不大,关键是个人能不能救回来。”

本人:“病人目前情况如何?”

住院医师:“不太好,他前后经历5个医院,现在感染上了医院的一些耐药细菌。我们已经给他上了最强的抗生素——万古霉素,但还是在恶化。”

本人:“请问治愈的病人,术后生活基本能自理吗?”

住院医师:“每个病人都不同。有些病人能够生活自理,也有病人需要卧床吸氧,不巧感冒引起感染,又送回ICU的。”

*    *    *     *    *    *

1月13日(星期六) 上午

从医院得到的信息缺乏数字,只能自己挖掘信息了。

人工肺,英文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缩写为ECMO。顾名思义,就是将血液导出,由机器在体外代替肺的功能,将氧气交换到血液中,然后再输回人体。开始用于心脏手术,非典后我国也逐步开始用于支持危重呼吸病人的生命。

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柯P)最初名声大噪,就是因为他在台大医学院期间使用ECMO,将心脏功能丧失的病人生命维系了16天,然后进行心脏移植救活。

ECMO本身并不消灭肺部病毒和细菌。医生的方案是用“焦土政策”与病魔对抗。举例来说,蝗虫扫过农田时寸草不生,但草没了,蝗虫也随之死亡。现在肺部的病毒就像蝗虫,肺部肌体就像农田,治疗战略是让病毒侵蚀,等肺部都被占满了,病毒也就死了,医学上叫“自限”。等病毒死了,ECMO依然维系着患者的生命,然后肺部慢慢恢复,逐渐能够给其他器官供给氧气。

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存活概率大约30%。

(数据来源:《名医人文观•侯晓彤|人命到底值多少钱?一位ECMO医生的困惑》,http://www.sohu.com/a/121900683_377350)

治愈的患者在ICU最短4天。

(数据来源:《名医人文观•侯晓彤|人命到底值多少钱?一位ECMO医生的困惑》,http://www.sohu.com/a/121900683_377350)。

治愈的患者在ICU最长122天。

(数据来源:《记录中日医院百例ECMO时刻,回顾过去,展望2018》,http://www.sohu.com/a/214085311_655772)

术后病人有能够生活自理的,但网页上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案例。我估计在存活病人中约占10-25%。

也就是说,活下来且能够生活自理的概率:3-7.5%。

晚上梦到一个精灵跳出来和我打赌。

1) 我下注50万元,输了这50万元归精灵。

2) 我赢的概率是5%,输的概率是95%。

3) 精灵问:赢了给你多少万,你才愿意接受这个赌注?

4) 我回答:如果赢了有1个亿,我马上下注;如果赢了只给100万,你马上滚蛋。

5) 精灵又问:如果赢了,能把亲人救回来呢?

七、求血

*    *    *     *    *    *

1月13日(星期六) 中午

接大夫通知,要求组织献血。

我又是一脸懵逼:献多少、在哪里献、怎么认定是我献的?

问ICU护士,护士不知道;去问大夫,大夫也不知道;让我们去问输血科。

到了输血科,搞清楚了:

1) 不是花钱就可以在医院买到血。

2) 病人需要用血时,需要亲友去献血,以维持血库的血量。

3) 个人此前的献血证,只能用于直系亲属,即:配偶、父母、子女。也就是说,夫人的献血证可以用于岳父,我作为女婿的献血证不可以。

4) 血液科开出一页纸的《北京市互助献血申请书》,该申请书上有岳父的名字。

5) 到指定的献血车献血,不在医院献血。医院推荐了两个献血点,后来又放宽说是通州血液中心的献血车都可以。

6) 由于缺A型血,献血人必须献A型血,标注“专血专用”。但并不表示你组织的人献的血,就一定用于指定病人,由血液中心同意调度。

7) 后来几天A型血不缺了,可以献其他血型,标注“血型调配”。

8) 每200CC献血,只能有100CC血浆。

9) 献血人需要携带本人的身份证或者驾照、医保卡。

10)献血后,工作人员会提供一个献血证。我们需要将献血证拿回戊医院献血科,献血科盖章表明此证已用,同时为岳父增加用血额度。

11) 献血证下次还可以用于献血人的直系亲属。

*    *    *     *    *    *

1月13日(星期六)  下午

看了下我家这几个人,两个高度近视,余下几位都年近60,而且近期人也很疲惫,献血后出现意外更麻烦。

病区就有人报价提供血,1000元人民币100cc。一方面觉得贵,另一方面不确定是否靠谱,决定自己求。

先问在学校任课的老师,有没有学生愿意献血,200ml我们补贴1500元营养费。老师说:学生都放假回家了。

接下来发动各种关系。特别感谢如下人士的支持:

1) 外甥单位领导。看到外甥发出的消息后,转发全公司,删除了我们补贴营养费的信息,改为公司补贴。而且领导还亲自为我们献血,非常感谢!

2) 外甥单位的同事。可爱的北京女孩,一听说需要用血,穿着睡衣裹上羽绒服就出门了,自费打车来回,没要我们一分钱。

3) 同学单位的同事。一听消息,不等孩子爸爸回家,就带着孩子出门来献血,不要钱。

4) 三位同学。看到夫人在天津读书的堂妹发出的朋友圈后,一位从南城坐车1.5小时,另两位从天津赶到北京献血。

5) 四面八方前来支援我们的朋友!

一半献爱心的朋友都抱怨献血车工作人员态度恶劣。

为了我们,你们受委屈了,对不起!

我自己的经历也是如此,上了一辆献血车,就想确认献血额度,马上被轰了下去。献血车严禁拍摄朋友签字后的《北京市互助献血申请书》,原因不明。

当天拿下2000cc血,心想80公斤的人总共约6400cc血,应该够用了吧。献血证送到血液科后,告知ICU有了额度,马上提走600cc血浆,相当于1200cc血。

我和夫人一愣,费了老大劲,不够2天用。

ICU解释:人工肺在体外氧和过程中,会导致凝血因子的变化。凝血因子用于修补血管上的微小创伤,手指刺破了,血液会凝固堵住出血处,而不会失血过多,就是凝血因子的功劳。凝血因子本身又有多个子因子,用药物不好调整。

如果凝血因子过多,会出现血栓。

如果凝血因子过少,会出现脑溢血。

所以,需要不停的用大量人的血浆调整凝血因子。

*    *    *     *    *    *

1月13日(星期六)  傍晚

夫人在QQ上输入了“互助献血”,出现互助献血群。加群后,马上有人加好友沟通。

再打了几个电话,给两处献血车旁发小卡片的人。

结果都是:1500元人民币400cc。

这是“物价局”统一定价吗?

对这些人,献血车工作人员的态度应该不错吧。

*    *    *     *    *    *

1月13日(星期六)晚上

回到家,女儿坏笑着走过来,急忙制止她,在我洗完澡洗完衣服前不能和我接触。

“X你妈,哈哈哈”女儿大笑。

我一愣,这是咋回事?

姥姥急忙制止女儿:“不准说,听到没,不准说!”

“X你妈,哈哈哈”

姥姥解释说:“下午她要吃豆沙包,蒸好后又要吃奶黄包。我心急骂了一句,她就记住了。”

我只能苦笑,全家都乱套了。

八、传染

*    *    *     *    *    *

1月14日(星期日) 上午

凌晨,我开始连续咳嗽。

4点,服用蒲地蓝和消炎药后未有缓解。

8点,一阵剧烈咳嗽,感到胸痛。

心想:完蛋了,这不是被传染了吧!?

没敢告诉岳母,偷偷和夫人说了一声,匆匆出家门前往己医院。

(为什么不去戊医院?这是个好问题。)

常有鸡汤,劝人要像最后一日那样生活。

纯TMD扯蛋,最后一日你只想诅咒这个世界,你只想问老天爷:“为什么是我??”

回想自己的一生,有不少的遗憾,但也算够本。头脑里闪过人生的片段:

1)小时候被打得丧失信念。

2)读金庸小说。

3)少年时一次考试后春风得意。

4)被本科学校录取时的沮丧。

5)研究生被梦想大学录取时的兴奋。

6)领会了理论为什么不真实。

7)研三和BG一伙吃喝玩乐。

8)被拒绝与无心的伤害。

9)工作后和相亲小组打牌消磨。

10)大峡谷、黄石、布莱斯峡谷、纪念碑谷地。

11) 结婚。

12)工作时看到产品规模从零飙到几百亿。

13)看着女儿出生。

14)一次连续偶然导致的危险驾车。

15)读巴菲特理解复利。

16)这一次ICU经历。

回想自己一生胆小,要是因为别人的勇气就这么给挂了,实在心有不甘。

想起外甥说过一句:“我觉得妹妹好可怜。”

我一惊:“为啥?”

外甥:“她还没长大,你就老了。”

妈妈还有姐姐照顾,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女儿。夫人买房英明,其他事情都大大咧咧,干啥都是“不当害、不当害”。

万一挂了,保险能陪个几百万。委托大徐和朋友们帮孩子理下财,既相信他们的人品,也相信他们的投资能力,免得让钱宝、各种币、高息借贷给祸害了。只要能抵抗通货膨胀,孩子成年就好了。

夫人叨叨:“从你到这个小公司后,我们就加买了保险,3百万保额,钱你不用担心。”

我很坚决的说:“绝对不要给我上人工肺!!那TMD都不知道是你爱我,还是你恨我。”

夫人在后座一边哭,一边说:“我给你买过保险了,买保险的人一般都不会有大病。”

我问:“当初为什么没有给爸爸买一份?”

夫人:“他的医保卡给爷爷奶奶开过药,保险公司出险后很可能拒赔,所以就没买。早知道。。。”

我想了想:“你给姥姥和宝宝都买份保险吧,现在就买。”

*    *    *     *    *    *

1月14日(星期日) 中午

挂了急诊,和大夫讲明可能被呼吸科ICU病人传染了。

大夫问:“甲流、乙流?”

我说:“不知道啥病毒。血、肺泡、胸腔积液的所有检查都是阴性,但几天就变成大白肺了。”

大夫把口罩好好稳了稳,确认遮住了鼻子,开下检查:CT胸部平扫、验血、咽拭子。

还好,一切正常。

走出来,冬日的太阳都是那么和煦温柔。

九、生机

*    *    *     *    *    *

1月15日(星期一) 

亲戚发来老家的《异地医保报销申请单》,里面有一项是所在地居委会或者派出所盖章,证明申请人在异地居住。

先去了居委会,开始一切顺利,但在一处卡住了。

《申请单》上写的是“经办人章”,我请经办小姐姐签字。

经办小姐姐表示:“这里写的是章,如果是‘经办人’,或者是‘经办人签字’,我马上给你签。我们按规定就是没有人名章的。我是为你好,你要是拿回去用不了,还不是耽误你的事。”

我反复强调没事的,有样本,经办人就是不同意。

磨叽了十分钟,经办人建议去旁边派出所,派出所的人员都有人名章。

到了派出所,派出所表示不属职责范围,不盖章,建议去旁边社保中心。

到了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证明居住不属职责范围,建议去旁边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没说不属职责范围,但要求黑龙江先盖章或者出个申请函。

出来吹了会冷风,琢磨下还是居委会难度最小。

于是走进居委会,摘下口罩,说明岳父得了SARS般凶猛的流感,在ICU生死未知,然后干咳几声。

屋内一片死寂,然后两位小姐姐突然也开始咳嗽了。

经办小姐姐犹豫了一下,突然也觉得喉咙发痒,咳嗽几声,接过去签了字。

*    *    *     *    *    *

1月16日(星期二) 下午

夫人打电话,说拍片结果有好转。

从发病以来,每次拍片结果都是恶化,总算看到一点病毒自限的曙光

夫人说住院大夫心情也有好转,探视时她一进去大夫就过来交流,讲了差不多半小时。此前,大夫讲3分钟冰冷的事实,就会主动离开,避开家属绝望的目光。

大夫预计明天做CT。由于上了人工肺后,做CT远比拍片复杂,需要将病人移出ICU才能做,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说明有好转迹象,大夫需要做CT验证。

*    *    *     *    *    *

1月16日(星期二) 晚上

一个重度垂直的呼吸科微信公众号,当晚发了一个长达2小时的视频。点开一看,戊医院的顶级专家分析病例,而病例居然就是岳父。难得有机会,听专家讲家人的病情。

父女情深,夫人听了几分钟就听不下去了,叮嘱我不要发给岳母。

我们解读,专家不会选一个大概率救不回来的病例。同期送进去几个病人,每人病情都很重。专家把岳父作为病例,很可能是因为岳父虽然病重,但能够救回来。

戊医院啥都好,但大夫和家属沟通可以提高。几十万的开销对于医院不算啥,对于一般家庭却不是小数目。作为消费者,我们得到的信息极其有限,就是每天5分钟的交流。夫人经常让我找人打通关系,详细问问情况,但找不到对的路子。只能感慨:不当官,钱有毛用。

ICU的医生确实很辛苦。岳母是地级市小医院的护士,看了就感慨北京大医院不好干。医生护士从早忙到晚,中午吃盒饭。面对的都是疑难危重病人,家属情绪急切而绝望。如果要把病因、病理、治疗方案每天给家属细致讲一遍,那病床上躺的人怎么办?

而且,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人救回来的概率,救回来的状况,救回来的时间”,就像一个投资人问你:“上证指数重回高点的概率,涨到那以后的走势,什么时候涨到那个点位”,不好回答。而且大概率答案是提问者绝对不想听到的。

不过,每天交流5分钟实在是太短了。视频显示科室主任、全国知名专家花了很多心血,治疗方案也考虑了多种情况。把这些信息告诉家属,有必要,而且不增加成本。

*    *    *     *    *    *

1月17日(星期三) 中午

岳父的弟弟和妹妹赶到北京。

我讲了病因病情,提到前几天A病房的病人走了。

他们完全无法理解:“北京就治不好感冒?”

这不是多喝水、多睡觉就能好的病吗?

我想起以前看到的“西班牙流感”。

1918年大流感,是第一次全球范围的传染,死亡估计超过2000万人。该流感由美国堪萨斯州一个流感疫区的青年人参军带到兵营,先是在美国各兵营传播,然后随着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扩散到欧洲。在传染西班牙国王后,该流感有了他的名字: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

潜伏在一战各国伤员和轮换士兵身上,流感从欧洲扩散到大洋洲、亚洲、南美洲。在我国,当时重庆是重病区,据说“半个重庆都病倒了”。那场流感的平均致死率约为2.5%-5%,而一般流感“只有”0.1%。

 

整整100年,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原子弹、互联网,现在AI、区块链都出现了,但还是治不好流感。

*    *    *     *    *    *

1月17日(星期三) 晚上

夫人说B病房的病人突发脑溢血,大夫让转回小医院“静候”,否则每天在ICU也是烧钱。B家属社会能力很强,居然几个小时就找到一位脑科专家到ICU查看了病情。但脑科专家也建议放弃,当天B家就转走了。

我心想:“这要是让我们转院,去哪里找关系呢?”

*    *    *     *    *    *

1月17日(星期三) 晚上

岳母说,如果需要做非常艰难的决定,她去和医生说。

我表示自己也可以。

夫人偷偷和我说:“妈妈是怕决定不再救治,爸爸会不开心。万一有啥事,她帮我们来承担。”

我说:“我知道,但爸爸也不会对我怎么样的。妈妈有心因性心脏不适,在那种极端情况下,她自己能否挺住都不好说。”

*    *    *     *    *    *

1月18日(星期四) 中午

岳母的两个妹妹赶到北京支援我们,帮我们看孩子。

我们非常感谢。也提醒她们在家也要戴口罩,开始她们并不愿意,我反复跟她们讲:“我们天天泡呼吸科ICU,不是怕你们传染给我们,而是怕我们传染给你们!”再配上岳父全身管线图片,她们也就不再坚持了。

有她们来好多了。这三周孩子都没有下过楼,天天在家看《小猪佩奇》。以前一天只能看两集,现在一天能把所有剧集看两遍。

有一天,女儿突然说:“我看不清了。”

我们吓傻了,心想不是近视了吧。还好第二天带她下楼,她还可以看到天上的飞机。

*    *    *     *    *    *

1月18日(星期四) 晚上

夫人说岳父的弟弟、妹妹下午去ICU探视时,明显感到岳父情绪激动,努力眨眼睛想要和他们说话。监控当即显示心跳加快、呼吸频率飙升,医生赶忙加大的镇静剂量,并让亲属离开病房。

我非常诧异,岳父是有知觉的?他镇静后不是应该没知觉吗?

夫人说:“你不知道C病房的事?把大家都吓坏了。”

C病房上了人工肺之后效果不错,肺部有明显恢复。医生决定“拔管”(把“插管”时深入肺部的呼吸管拔出),同时用人工肺支撑氧气供给。

拔管后,病人就可以说话了。一见到亲人,病人就哭诉:开始以为是做了噩梦,后来发现比噩梦还可怕。

因为是真的!

病人虽然被镇静了,但什么都知道。

知道各种粗细的管子从不同部位插到自己身体里,

知道血液在流出,

知道是外面的机器在供氧,

知道机器、血液有各种问题,医护人员忙来忙去在救她。

她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知道自己在生命边缘,想喊喊不出,想动动不了。

她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只能一分钟一分钟的熬。

好不容易熬到拔了管,她滔滔不绝讲了好久,把他丈夫骂的狗血淋头,让他躺在床上来试试。

因为太激动了,呼吸频率上升,各项指标恶化。医生加大了镇静剂量,然后又给她“插管”。

C病房的家属在ICU外面讨论这些事,旁边“明星护工”大姐见怪不怪:“正常。很多病人出院后,都会打家人。因为实在是太痛苦了!!”

而且病人认为:承受这种痛苦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家人决定的。要是让自己决定,宁可死也不受这罪!

听完我感到非常内疚。在决定是否上人工肺时,我没有考虑病人的痛苦!

我以为病人是毫无知觉的,医生也从未和我们提过病人会有感知。

我这时候,才理解昨天专家讲座视频里,大夫们频频提及的“谵(zhan) 妄”。意思是病人幻视幻听,严重的大脑皮质功能出现障碍。

我认真的和夫人说:“如果我被传染了,或者以后有意外情况。绝对不允许给我上这个东西!”

夫人不能马上说OK,这样显得太没有夫妻感情了,只是让我不要胡思乱想。

我坚定表示:“有空了我就写遗嘱,制止花钱给我上刑!”

话说的坚决,但心里没底。万一自己被镇静了:

1)亲属想咋整我可没办法;

2)医学上手段太多,不可能穷尽所有“酷刑”;

想来想去,只有减少保险额度,没钱了也就不会有人上刑了。

*    *    *     *    *    *

1月19日(星期五) 

夫人和岳母天天哭,单独坐着哭、抱在一起哭,女儿一提姥爷就哇哇哭。岳母自责当时自己不应该开窗,这样岳父也不会想起来开窗,也就不会感冒,更不会进ICU。夫人说没安排岳父去西藏玩,病好了也不能去了。

岳母比我想象得坚强,夫人却不行。虽然岳父很重男轻女,小时候没少收拾她,但她很依恋岳父。

有一天夫人跟我说:爸爸救回来身体也很弱了,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主心骨了。

我说:以前我挣的钱是你、你爸、你妈加起来的两倍,现在自己瞎折腾,也是你们加起来的总和。我不是主心骨?

夫人说:不是。家里你说了不算。

我认真反思了这个问题。

家里生活习惯不是由学历、专业、收入来决定的,而是由脾气决定的,谁脾气大谁说了算。

岳母和我们都很注意保养,但没有人想和岳父发生冲突,很多事情由他去。此次光膀子开窗、家人间的传染,我也有责任。如果家里我做主,这事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我挣钱比他们多,但没有做决定的习惯,只会在朋友圈抱怨。一位前同事就直白的告诉我,认为我对孩子不负责任。她家老人感冒不愿意戴口罩,她一小时就收拾好行李把老人送出去住了。

听起来很残忍吧,但她家老人孩子都没事!

我很好吧,但家里有人躺在ICU。

而且,只要这病毒传染性稍微强一点,躺在ICU里的就可能是五个人。如果是那种情况,四个大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责任,但女儿确实是无辜的。

巴菲特说过:“习惯是如此之轻,以至于无法察觉。又是如此之重,以至于无法挣脱。”

岳父如此,我亦如此。

*    *    *     *    *    *

1月20日(星期六)

预期周三做的CT一直没有做,我们有不好的预感。

早上去献血车旁陪同两位无偿献血者,冬日寒风中只有我和发小卡片的人在车下转圈取暖。我感慨用血速度太快,对方不屑一顾,说最多有人用了3万cc,单位组织了一百多人献血。

我的姐夫打来电话,表示如果需要周转,他们可以支持一部分。我妈也微信说可以支援一部分钱,我回复:活着抓紧花,别给ICU。这里一天就是你一年紧巴巴过日子的全部开销。

下午探视,还没进病房,隔着玻璃我就可以看到岳父在用力呼吸。问护士:“这是因为自主呼吸增强了吗?”

护士摇了摇头。住院医师走过来,和我们说:“我们设备已经开到最大转速4000转了,但他的血氧含量还在下降。只能靠肺工作增加氧气供给,所以你会看到他的呼吸增加。我们是不希望这样的,他胸腔已经有积水,压迫其他内脏,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我们抽了两次,但情况还在恶化。”

岳母看了5分钟就离开了ICU,心里实在受不了,我们一同匆匆回家。到家,我说明天还是要去医院,把情况和岳父的兄弟姐妹交代清楚,让他们也有个心里准备。理论上岳母讲最合适,但岳母一说就哭,决定由我说。

*    *    *     *    *    *

1月21日(星期日)

早上到医院,请岳母在ICU外面守着,自己和岳父的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去沟通。

首先把昨天医生讲的岳父病情复述了一遍,结合专家的视频信息进行了分析,说明情况不乐观。

接下来说了经济情况,按前期费用估算,能够再坚持20多天。如果人工肺肺膜老化,需要6万元换一套设备,就会少支持3天。

50多岁的长辈们老泪纵横,老叔(东北把年龄最小的长辈称为“老”,老叔就是最小的叔叔)说:“爷爷奶奶都90了,我怎么和他们说?万一你爸真走了,我怕他们难受,也坚持不了几年。”

中午,老叔和老姑赶回东北,周一还要上班。二姑和二姑夫继续支持我们。

十、转院

*    *    *     *    *    *

1月22日(星期一)

早上提交了工作计划,老板让我去上海总部汇报。考虑了岳父的病情,认为这周问题不大,下周比较危险。定了晚上的机票,准备去上海工作一周。

下午4点30分,夫人来电:“今天做了CT,结果出来了。大夫让家里能来的人都来。你马上过来,妈妈刚上地铁回家,二姑还在献血车旁,我都让她们赶快回来。”

1小时奔到医院,一位此前未谋面的大夫已经在和家人沟通了,话很委婉,事实是我们预料到但不希望出现的:

1)会诊认为医学上没有继续治疗必要。

肺部全部被细菌和病毒感染,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蛋白,高钾血症,高钠血症。

2)建议病人转院。

留在戊医院当然可以,只是每天费用2万多。

让我们转出可以理解,每个医院都不希望增加自己的死亡病例,在各项考核统计上数字都不好看。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小医院愿意收。

家属一起讨论了会,我又回ICU,和一位男大夫沟通了4个问题:

问1:是否可以做肺移植?

答1:肺移植在整个呼吸系统健全,只是肺功能不良的情况下才可行。现在不具备条件。

问2:是否可以把病人接回家?

答2:有传染可能,不建议这么做。

问3:能否在ICU停止治疗?

答3:违背医学伦理和医生职业道德,不可以。

问4:继续用药可能维系多长?

答4:不好说,可能很长,可能很短。

家人都没有时间悲伤了,讨论了1小时,决定回老家的医院。老人不喜欢北京,让他从家里走。

回老家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回家,二是当地医院接收。

亲戚说,ICU更衣室就有120救护车小卡片,C病房的病人给了我们999的小卡片。我们打电话咨询,信息如下:

1)120急救车:10元每公里,药品费用另算。配2名司机轮流驾驶,另有一名大夫。预计2小时内出车。

2)999:表示东北地区道路下雪封路(不实),建议用医疗专线飞机运送到临近机场,再上当地救护车。航线预计24小时能够审批完成,预估飞行费用50万、除冰费用10万。我赶忙表示:离小目标还很远。

3)民航。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 病人需要有医院开具的“适宜乘坐飞机证明”;
  2. 需要提前72小时申请;
  3. 在有座位情况下,将拆除经济舱后部2排共计12个座位;
  4. 担架病人价格为12个经济舱全价,陪同人员另行购票;
  5. 制氧设备仅限符合某标准的产品,不能携带其他电子医疗系统。

民航不满足条件,医疗专线飞机负担不起,只能选救护车。

当地医院一开始也不愿意接收,一是增加死亡病例,二是怕家属在本地闹事。我们马上找人,说明家属有心理准备,患者女儿在北京有正式工作,绝对不闹事。

有了担保,当地医院可能也想看看人工肺这套系统的实际运用,同意接收。准备出ICU床位,希望我们尽快获得戊医院诊疗方案,他们准备药品和器材。

赶忙回到医院,准备办转院手续,但院方不同意带走人工肺设备。

我分析说:

1)院方不希望病人在院内死亡;

2)我们感谢院方为减轻我家庭负担的建议,配合院方进行转院;

3)病人离开人工肺系统,活不过5分钟;

4)院方不让带走人工肺系统。

没有人工肺,大家都达不成目标。我们保证在病人离世后,第一时间按医院标准将人工肺设备送回。

大夫表示医疗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带出医院需要走流程,让我们明天早上再来协商。

十一、弥离

*    *    *     *    *    *

1月23日(星期二)

回到家不到3个小时,凌晨一点,夫人急电:“大夫说爸爸可能只有2个小时了,你和妈妈抓紧过来,我请二姑去买寿衣了。”

人太疲劳了,没有开车,打上首汽奔往医院。

车上,夫人又来电:“大夫说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医学上可以采用电击等抢救手段,问家属的意见。”

我说:“算了吧,爸爸已经受了很多苦了。”

电影上,病人会睁开眼睛,摸着你的脸庞,说最后一句话,让你照顾好自己。

艺术温暖,现实冷酷。病人满头纱布、满脸胡须、全身管线、毫无知觉,只有微弱的心电图,不断报警的血氧和心跳指标。

我们自问自答,让爸爸放心,会照顾好妈妈,照顾好宝宝,照顾好自己。

虽然已经没有希望,医生还是要进行抢救,很快让我们离开了ICU。

和夫人坐在外面等通知。夫人问:“你印象中第一次记得你爸爸的印象是什么?”

答:“不记得了,我总是尽力忘记童年。”

夫人说:“我印象中第一次记得爸爸,是他起床帮我冲奶粉,我应该比女儿现在还小吧。”

凌晨三点,二姑帮忙买寿衣回来了,3600。虽然事前在某宝上也看过,但不到最后一分钟,不可能去买。而要用的时候,也不可能等。

亲戚告诉寿衣店主,人是因为感冒走的,还以为店主会很惊奇。谁知店主一点都不意外,说感冒已经害死好多人了,从发病到走时间都很急。

8小时前,我给航空公司打电话,问携带病人的规定。

8小时后,我给航空公司打电话,问携带骨灰盒的规定。

民航规定如下:

1)乘客可以携带骨灰盒登机;

2)骨灰盒的外包装和乘客的举止,应该不引起其他乘客的反感。

天色渐亮,但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医生的抢救延续了生命。

早上10点主治大夫和我们谈话,说最新检测表明肾功能衰竭,问是否需要透析。我们回答不必了。

谈话后,我去找太平间。凌晨夫人问过大夫,病人走了之后怎么办?大夫回说找太平间,走流程。

太平间在医院一个独立小楼,没有任何标志。电梯只能到地下二层,下去后,两侧门紧锁,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回到地面,发现门上写了个联系人X的电话,打了过去:

我:我们希望人走了之后,尽快火化,请问程序。?

X:病人走了之后,让科室给我打电话就行。是哪个科的?

我:请问大概时间?

X:你们要做三天、五天还是七天?

我:不做。回老家办,是否当天可以送火化?

X:只有早上火化,看你们时间了。

我:费用是否从医院押金里扣除?

X:不行,只收现金。

我:不走医院的帐?微信支付可以吗?

X:不行,只收现金。

不走医院账,只收现金,这也太怪异了。

晚上和家人商议,大家都觉得有问题。二姑说前几天看到有人从医院正门直接把棺材抬到行车上的,让我直接联系殡仪馆。

马上给殡仪馆打电话,对方表示:只要你能把遗体从医院弄出来,就可以,不需要走太平间的流程。而且殡仪馆是政府定价的,不会漫天要价。至于太平间,大多数都是承包的。

我问:“北京还能不让家属搬遗体?”

殡仪馆:“关键是死亡证明,没有死亡证明,我们什么都不能做。”

我问:“棺材随车能带过来吗?能派几个人帮我们抬一下吗?”

殡仪馆:“有木棺,有纸棺,随车带。没人给你抬,花钱也没有,自己抬。”

挂了电话,想想承包太平间门道不少。不用拦遗体,就说人不在,办不了死亡证明。拖家属几个小时,家属也只能怂。

全家讨论了下,觉得戊医院不至于。负责太平间的部门可能有些好处,但医生不会做这种事。万一不让抬遗体或者不开死亡证明,先投诉,再不行就报警。

十二、回乡

*    *    *     *    *    *

1月24日(星期三)

ICU外一夜无事,预计还能有2天,于是早上从医院赶回家开车。碰上地铁限流,长长的队伍排不到头。

10点到家,把所有衣服扔进洗衣机洗,冲澡还没有2分钟。

电话响了。

夫人:“爸爸不行了,医生说这次真不行了。你和妈妈赶快到医院。”

先给外甥打了个电话,让他去支援。昨天心里还犹豫叫他抬遗体是否合适,紧急关头也顾不上了,只是叮嘱他务必带口罩。

开车冲出小区,还没上高速,夫人来电:“人已经没了。你们马上把爸爸的户口本拿过来,开死亡证明。”

我问:“爸爸的户口本,还是我们的户口本?医院不强制送太平间吧。”

夫人:“爸爸的户口本。死亡证明要四个东西:医生签字、死者身份证、死者户口本、办理人的身份证。其他我都有。

医院这边同意送殡仪馆,我马上叫殡仪馆的车。”

赶回去拿了户口本,一上高速匝道就发现上面水泄不通,自己太急了,上匝道前没注意高架桥上一动不动。挪动了半天,发现前面三车连环相撞,每个车主都有理,在那里吵架不挪车。

越是着急,越容易堵车。自己当时就不应该相信导航显示的一路畅通,绕点远就好了。

30分钟,只开了10公里,夫人又来电话,我正担心女人抓狂哭,夫人却说:“你们也别着急了,我们这边出了些情况。”

快到医院时,夫人又来电话:“殡仪馆的棺材到了,你们到哪里了,能抬吗?”

近是近,但小车、大车、三轮车、快递摩托、行人挤来挤去,动弹不得。

于是只能夫人和外甥下去抬棺材。

等我到了,拿了户口本给夫人,她去办手续。岳父的遗体已经穿好衣服放在棺木里,我带上手套,把衣服塞在棺木里,合上棺木,五个男人开始往外抬。

遗体非常沉,习俗还要求中间不能落地。我们先是把一电梯的人都请下来,到一层还走错了,找到大厅后门,送上行车。

外甥和一位亲戚随车,我们赶忙去在死亡证明上盖章,盖好后急速驰往殡仪馆。

在车上,夫人说:“爸爸就是要我办事啊,这一小时,我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一秒钟不停:

1) 大夫通知进去看最后一眼时,真的就是最后一眼了。心跳显示为0,心电图很长时间才有一点点起伏。

2) 随后就被请出病房,开始办手续。大夫一听家属要求走殡仪馆,一点没迟疑就说可以。

3) 急电我们取户口本。

4) 给殡仪馆打电话,向对方保证医院这边没问题,定了木棺。

5) 一位男子S表示可以帮忙穿寿衣,抬棺木,200元。当然同意。

6) 再请了ICU一位男性护工H帮忙。

7) 医生确认病人死亡,撤下人工肺。护士用纱布填塞各处创口。

8) 遗体消毒。

9) S确实专业。让我们给病人剃须。而且寿衣不是一件一件穿的,而是套在一起穿的。而且各种配件的穿戴都有讲究,他很麻利。夫人小送了一口气。

10)意外出现了。腹部的一个创口,护士处理的不够严密,大量流血,寿衣都被浸透了。

11) 紧急打电话问老家先生,先生表示不能穿带血的衣服走,必须换。

12)本来打算再让亲戚跑一趟,S说可以让人送到医院,马上定了一套。1800元,是亲戚那天买的半价。

13)护士再度处理创口。

14)殡仪馆问:是否需要灵堂、追悼会、给遗体沐浴,回复都不要。

15)衣服送到。再穿衣服,身体已经不热了,很不好穿。

16)殡仪馆行车到。

17)找医院的管理人员,打开后门的锁。

18)去行车抬棺木。行车司机态度很不好,直接冲着夫人吼:“你们为啥不走太平间!”

(司机大哥,没走太平间你拿不到回扣,但至于这样对家属吗??)

19)把棺木抬上ICU。

20)将遗体放入棺木。”

夫人后来对我说:“你选一条堵车的路也好,否则岳母看到遗体上的满身创口,不知道会哭成啥样。她前面埋怨自己没有照顾好爸爸,染上了这怪病;看到这样又会自责给爸爸上了人工肺,让他受了不少苦。尤其是后面创口没处理好,往外涌血。”

又说:“S信息真是灵通,大夫通知我后没5分钟,他就出现了。我给了他500元,毕竟穿了2次衣服,第二次挺难的。另外H给了200,谢谢他愿意帮忙送爸爸最后一程。”

到了殡仪馆,棺木从行车上移动到特制的推车上,严密吻合,不需要人再抬。

问下午是否可以火化。

殡仪馆说:24小时都可以,但习俗最好在天亮时火化。

(太平间的X说火化只能是早上,如果家属不知情,那么下午和晚上过世的病人,自然会到他那里。)

老家的先生要求夫人打开棺木,用毛巾沾酒给父亲做一个简单的仪式,还有不少词。我们觉得这没有人教着做,搞不定。还好,殡仪馆旁边就有小店,一说买酒,就有人表示可以指引家属做仪式。

选好骨灰盒,殡仪馆经办人严格核对了两遍信息,所有证件所有信息匹配,开始进入火化程序。

工作人员两次要求家属向遗体致哀,同时确认遗体为死者本人。然后所有家属随同工作人员到火化炉前,目送棺木缓缓滑向炉膛。

我们磕头,岳母和岳父的妹妹哭得无法站立。

工作人员随即要求家属离开,到休息区等候。

夫人开始通知岳父的兄弟姐妹,我开始定机票。首都航空的APP是我用过的最烂APP,没有之一,提交订单后等了1分钟,显示“请求异常,session获取失败”。再订票,我们4个人,只有3张票了。

定不了第二天首都航空去鸡西的票,就开始定国航飞佳木斯的票。到了最后一步,夫人突然大喊别买别买,老家先生要求明天必须在中午12点前结束仪式,明天飞佳木斯来不及。

于是定了当天最晚一班飞佳木斯的航班,19点。留下夫人岳母取骨灰,我和二姑父赶去酒店取行李。

堵车、堵车、堵车!

后来被迫兵分两路,夫人和二姑二姑父先带爸爸骨灰走,确保能赶上飞机。我回家里取衣服,如果赶不上,就第二天一早飞佳木斯。我回家抓上一把衣服塞进行李箱就走,还好赶上飞机。

候机时,夫人又哭。她和姥姥取骨灰时放入骨灰盒时,发现岳父骨髓都是黑的。这段时间治疗用药很猛,岳父没少遭罪。

临降落时夫人告诉我明天凌晨4点出发赶回老家。

我不同意,要求推迟到6点出发:

1)4点从佳木斯出发,意味着亲戚要凌晨2点从老家出发,睡眠严重不足。

2)天黑、雪大、路滑。

夫人表示先生已经算好了,早上8点烧纸,必须4点走。路况确实不好,要预留时间。

我又再次描述自己黑夜开车经历的种种惊险,雪地本来就不好控制车况,而且风大有严重的风炮(大风把雪刮起,视线受阻)。

夫人全家不同意。我只好妥协,但说明我们两人不乘一辆车,万一出问题,还有另一人照顾岳母和孩子。

心里还是觉得不安。给大徐发了给消息:如果我有情况,孩子就拜托你了。

大徐大惊:大半夜你吓人玩啊?染上病进ICU了?

*    *    *     *    *    *

1月25日(星期四)

凌晨出发。零下31度,北风5级。

车行到郊区,停下来让夫人“摔盆”。

我们跪下,夫人把泥盆举在头上,随先生说了一段话,然后用力把盆扔向远处摔碎。

六道车光在高速公路上疾驰,晨曦初露,唤醒鸟儿在天空飞翔。岳父再也看不到这些了,我们希望他像《寻梦环游记》那样有个美好的生活,更希望他就在身边,看看他的外孙女,再喂她巧克力。

进入城区,头车开得极为怪异,不是黄灯加速,就是远远看到红灯就减速。亲戚解释,风俗就是车不能停,红灯也不行,宁可右转绕圈。

7:40,车在大道边的空旷处停下,准备“烧纸”。我一下车就被冰封了,脸如刀割,呼出的空气遇到口罩就结冰,冻得鼻子发痛。

路边停了七八十辆车,把4条车道占了2条,都是来送岳父的同事和朋友。看了这阵式,我想岳父在家有点脾气也是正常的。寻思自己走的时候,不会有这么多的人。

把骨灰盒请下车摆好。道边一辆厢式货车的门突然打开,大家开始往下卸东西。小的有纸手机、纸电脑、纸元宝;大的有纸别墅、纸车子。车子上还特意画了岳父喜爱的路虎车标。特别是一匹红色纸马,如真马大小,风起马毛飘扬,风落马毛带雪。

30多分钟,各种仪式做完,开始点火。火光冲天,这“烧纸”可比南方一叠一叠小纸钱烧起来有气势多了,纸房子车子小马化为灰烬,希望岳父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潇洒自由。

百多位亲朋,和我们一起在东北也难见的寒流中,与岳父道别。

*    *    *     *    *    *

1月27日(星期六)

“圆坟”后,我和夫人从佳木斯飞回北京。

过去一个月,就像在噩梦中奔跑,一刻也不能停。想从梦魇中醒来,却摆脱不了命运。

回到家,吃饭时岳母突然问了一句:“你爸真的走了吗?”

我愣了一下。衣架上挂着岳父的衣服,家里仿佛还有他的影子;微信里有他的语音,仿佛还嚷嚷着要再去泰国吃榴莲。

但又一想,确认是走了。

女儿还不能理解死亡,大喊:“我要姥爷给我吃巧克力。”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

========================

感谢在这段日子支持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和领导!

很幸运此生与你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