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知识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1. 对普通人来说,金钱非常重要。
  2. 99%的人适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以弄清楚对方的需求很重要,你和重名声的人谈利益、重利的人谈感情、重情的人谈利益,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关键在于对症下药。
  3. 人是永远不可能被他人改变的,除非他自己想要改变。即使是传销洗脑,也只不过是放大与扭曲本来就存在的欲望。
  4.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面,所以保持美好生活的秘诀在于努力去避免残酷的事情发生,而不是主动的设置各种陷阱去考验别人。
  5.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从来都是苦难重重。
  6.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就越会理解有太多无能为力的事情,所以凡事莫强求,懂得顺势而为。
  7. 有些时候,你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你需要的,只是时间。
  8. 婚姻是一次改变你人生命运的机会,头等人生大事,所以必须谨慎。
  9. 身体健康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10.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11. 人生苦短。
  12. 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能用道德来强制要求他人。
  13. 拒绝别人是个学问,学不会要受苦一辈子。
  14. 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你对自身生活的控制程度,当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无力控制时幸福感就会下降,所以自律是幸福之源。
  15.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很大程度上你是对的。
  16. 你获得的成就会极大的提升你的自信心,而自信心会提高你的勇气。
  17. 健身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你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事情。
  18. 言出必行。
  19. 别因为几块钱而斤斤计较。
  20. 一定要培养个生死之交,真的可以救命。
  21. 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建议: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合理膳食,认真睡觉,坚持学习与锻炼。
  22. 如果每天早上实在没有时间做早餐,可以吃三个煮鸡蛋喝一杯牛奶,只需要五分钟,也比不吃早餐要好得多。
  23. 每天上班的时候带几个水果,没事就当零食吃。
  24. 最好的护肤品是睡眠。
  25. 拼事业拼到最后,拼的就是体力。
  26. 没事别加班,有事别熬夜。
  27. 太阳落山后不要做出重大决定。
  28. 深夜时人会更容易情绪化,所以无论多难过,都要告诉自己,没有那么糟糕,睡一觉就好了。
  29. 一定要有能陪伴自己终生的兴趣爱好,非常非常重要。
  30. 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多吃点。
  31. 运动可以抗抑郁。
  32. 如果你想要个和现在不同的人生,就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33. 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深呼吸,慢慢的放松身体。
  34. 最有效率的读书方式:拒绝畅销类书籍,只读经得起时间考研的经典,反复读。
  35. 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声音太高容易引起别人反感,也有助于防止泄密。
  36. 微信的设置中,可以停用朋友圈功能,可以节约你很多时间。
  37. 你说话的声音和你自己听起来的并不一样,用录音设备录下自己的话,可以让你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
  38. 我们自己很难发现仪态上的不足,所以你可以试着给自己录制视频给自己看,绝对出乎你的意料。
  39. 挺胸抬头,是具备气场的第一步。
  40. 作为男人不要觉得流泪是丢人的事情,这只是正常的感情宣泄,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痛痛快快的哭出来,哭完擦擦眼泪该干嘛干嘛。
  41. 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妨从想象十年后你一天的生活开始:想象几种不同的人生轨迹,比如留在大城市/回到家乡、成为医生/导演、一夜暴富/背负贷款,在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中,想象你那时每天的生活细节,最终找出这几个不同故事的共性,那往往就是你希望的生活方式。
  42. 人际关系

 

  1. 永远不要背叛你的朋友,如果你觉得身边的某个朋友不好,那么请低调的远离他,不要高调的攻击他或者背叛他。这样既不会让他对你怀恨在心,也抱住了你的声誉。——没有人会完全信任一个曾经背叛过朋友的人。
  2. 来到一个陌生人群中如何快速的融入其中?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有力多干活,有钱多请客。
  3. 保持友善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回馈原则:别人请你吃顿饭,你下次也请他吃顿饭;别人请你到家里做客,你帮他洗洗碗擦擦地。总之别人对你多好,你就反过来对他好,这样大家都知道对你好是有回报的,自然而然关系就好了。
  4. 在有朋友和陌生人的场合时,你不能对陌生人比对朋友还好,这是很多人忽视但实际上非常伤害有意关系的细节,切记。
  5. 我们平时谈论的朋友其实有三种含义:真正的朋友、熟人、泛泛之交。其中最宝贵的自然是真正的朋友;熟人虽然不交心,但天天在身边,也不要去得罪;不要在泛泛之交上花费太多心思和精力。
  6. 实际上长久的朋友关系一定是建立在你和对方之间存在交集区域的,比如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利益关系。如果你和对方之间一点交集都没有,哪怕再喜欢对方也不要强求,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7. 交浅言深是大忌。
  8. 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关键时刻你没有挺身而出,那他以后也不会再需要你了。
  9. 朋友向你借钱,如果你确实拿不出来那么多钱,请酌情拿出你可以承受的数目,送给朋友,并在精神上给予鼓励。
  10.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会失败的人,但如果你拥有很多好朋友,就可以在人生低谷时得到支持,帮你东山再起,立于不败之地。
  11. 不要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12. 尽量避免和同性朋友的伴侣长时间独处,一旦被误会了没法解释。
  13. 交际的意义并非全部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朋友,而是在对方无法成为朋友时,避免成为敌人。
  14. 爱情最重要的是彼此开心,如果满足不了这一点,爱情势必枯萎。
  15. 你自己是什么样,恋爱之后也还是什么样,不要指望遇到一份美好的爱情后,你就脱胎换骨变成理想中的自己了,基本不可能。
  16. 在没结婚之前,你的恋人有权利和任何的异性接触、约会、发生性关系;在结婚之后也依然如此。(恋人对你忠贞的理由只能是因为爱,而不是你的强制要求。)
  17. 遇到不合适的伴侣,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开他,而不是想着如何改变他。
  18. 价值观不同的恋情不会长久,这种感情中其实没有孰对孰错,只是不适合罢了。
  19. 性高潮是上帝赐予女人的礼物,也是男人彻底征服女人的必经之路。
  20. 如果你的好朋友和你的恋人发生了什么,请立即同时与这两个人断绝关系。
  21. 你在有恋人的情况下,喜欢上了另一个人,这不需要内疚或者有负罪感,但要记得先和现在的恋人正式分手后,再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对之前的恋人,也是一种尊重。
  22. 不要随便说前任的坏话,人是你自己选的,侮辱前任等于贬低自己,并会在外人的眼里显得缺乏涵养。
  23. 挽回一个不再爱你的人,其代价要比失去他更加惨烈。
  24. 婚后感情破裂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离婚,即使有了孩子也是如此——勉强捆绑在一起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25. 保持婚姻长久稳定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待你的婚姻——当你懒惰怠工时,你的饭碗可能就保不住了。很多人婚姻走向破裂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婚姻中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26. 性生活在婚姻中非常重要。
  27. 恋人彼此应该充分信任,没有信任的感情长久不了,所以当你很难信任对方时,应该考虑的是结束这段关系,而不是费尽心机去验证你的猜测。
  28. 情侣间最好的结束吵架的方法:紧紧的抱住对方,问他,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爱他。无论对方怎么挣扎,都不要松手,一遍遍的重复这些动作,直到对方安静下来。如果这招不好用,那你们多半快走到尽头了。
  29. 妻子对丈夫进行毁灭性打击最简单的方式有三种:在床上说他不行,在外面说他无能,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
  30. 妻子对丈夫的认可与支持会对男人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所以要多鼓励他。
  31. 在双方决定结婚之前,两个人应该开诚布公的谈谈,确定一些共同生活后有可能因为价值观产生的分歧。(著名的《纽约时报》婚前15问,是个很好的范本)
  32. 婚前可以约定,如果婚后一方出轨,另一方以此为由想要离婚的,共同财产一人一半,对外则宣称因感情变淡而和平分手,好聚好散。别觉得这似乎在宽恕出轨的一方,大多数人在结婚时,都坚信自己不会出轨,而一门心思想要约束对方。

 

职场类

 

  1. 作为新人刚入职时,要主动对带你的人示好,因为他是潜在的盟友或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你。
  2. 无论你有多大的野心多高的才华,都要学会尊重并服从你的上司,在上司面前你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3. 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合作,是每个团队成员都做好自己该做的那个部分,而不是对着别人的部分指手画脚。
  4. 学会服从是学习团队合作的开始。
  5. 想要有个良好的办公室人际关系,就给同事们多买点零食。
  6. 不要和同事八卦自己的私生活,偶尔聊聊增进感情,多说无益。
  7. 写邮件重要的意义是留下记录,而记录意味着证据。
  8. 写文档和邮件时,注意排版,简单清晰易于阅读。
  9. 一定要学会及时反馈,不要等着别人追问你工作进度,你自己不说没人知道你在做什么,这也是区分职场新人和资深人士重要的区别之一。
  10. 工作中遇到阻碍和困难,不要产生挫败感,因为这些阻碍和困难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11. 工作中没有真正的对事不对人,先做人在做事。
  12. 尽量不要产生办公室恋情,尤其是和前台或者人事。
  13. 每天开始工作前,给自己列个任务清单,然后一项项的完成掉,今日任务没完成不下班。
  14.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好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推荐学习。
  15. 每次离开工位时,随手将电脑、手机锁屏。
  16. 常用软件尽量熟悉其快捷键,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17. 如果公司配的办公电脑配置很低,可以考虑用自己的电脑办公,这看起来是额外的付出,但节省下来的时间都是你自己的。
  18. 每次和别人沟通之前,要先思考一下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对方反对该怎么办。
  19. 和人沟通时,你自己表达清楚,不代表对方理解清楚,所以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是否真的理解,可以让他把你表达的意思换个方式讲给你听。
  20. 笔非常容易丢,平时多备几支。
  21. 公司对你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反映在你的薪资上,无论话说的多好听,在对方心目中,你就只值这么多钱。
  22. 绝大多数情况下,入职时薪水高的涨薪速度与程度都要高于入职时薪水低的。
  23. 发文档类附件时,最好附带一个PDF格式的文件,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系统的任何软件任何版本中,文档都能保持你希望给大家看到的样子,而不是一堆乱码。
  24. 统计数据时,要注明数据的统计时间。
  25. 使用Excel要学会数据透视表和函数vlookup,简单实用,可以帮你节省大量的时间。
  26. 报告中要杜绝“差不多”、“大概”、“好像”这样的词汇。
  27. 需要打印的文档,window系统下字体选择微软雅黑。
  28. 如果是用来演示的PPT文件,又不想别人修改内容,可将文件扩展名改为.ppsx,这样双击打开就直接开始演示了。

from: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38159

知识列表

作者:吴笛·pimgeek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38159/answer/207833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何为相见恨晚的知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答主基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试着分享一份重要知识列表,无法做到全面,但求言之有物。

  • 回答太长,不想读?
    • 有空再读。记住四个字“回归专注”,你就赚了 

      网上虽然有知识宝藏可挖,但也有刻意吸人眼球的“垃圾信息”。若被这些垃圾信息吸引,很可能陷入思绪紊乱和内疚!【上网时请珍惜超链接的点击动作,不要漫不经心。】
      每多点一次,思维关注点就偏离一点,想做的事就耽搁了一些……
      连点三次后,可能会迷失方向,陷入无序信息的黑洞!!

小心,别陷入无序信息的黑洞
    • 如何做到回归专注?
      • 首先可参考【永持正念(Mindfulness)- 逝水的回答
      • 如果闲来无事,只是想通过上网漫游寻找某种意外的舒适感或收获新情报:那么请牢记——凡事有始必有终(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
        如果没想好上网漫游的活动何时停下来,怎样停下来,那么请在看到这则回答时【立刻停下来】
      • 如果是替别人做事时失去耐心上网闲逛,那么请亲口说出自己当下正在做什么事,自觉难度如何?

        如果相对于自己当前的技能水平,这事的难度过高或者过低,那么试着与那人商量,逐步调整任务难度,直到难度比自己技能水平略高一点,就有可能专注进去(参考 心流理论 – Being in the flow),举个例子:

        • 漫不经心地浏览网页,不求收获新知 => 难度过低易迷失;
        • 点开十多个超链接之后,还想保持阅读重点 => 难度过高易内疚;
        • 集中精力阅读单一主题“如何看懂知识地图” => 难度略高,容易专注进去
          上述建议并不是答主的突发奇想,请看动画视频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这本书里描述的工作驱动力究竟是什么?你会发现高效的工作/学习的特点:一要避免受人支配、二要熟练、三要有目的
  • 言归正传,相见恨晚的知识是怎么回事?
    1. 很可能是突然想解决一个问题(比如交友赚钱、治病保健等),但是发现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才能做好它。
    2. 以前可能从未听说过这种专业知识,或者虽然听过但是没有及时学起来。
    3. 眼下这个时刻,内心特别想用它迅速解决问题,但却做不到,所以着急又懊恼。
  • 怎样减少相见恨晚的情绪?
    • 通过读书与交往增长见闻和经历,拓宽视野
    • 通过沉思与内心反省,发现自身知识缺失
    • 发现知识缺失后立刻开始学习
    • 学习不下去时主动寻求智者点拨
    • 因自律太差或遭遇人生变故导致以上方法都无效时,勇敢面对别逃避
  • 人类知识浩如烟海,如何早点发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
  • 既然人类知识是有边界的,那么在今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沿知识?
    • 在庆祝 SCIENCE 创刊 125 周年之际,该刊杂志社公布了 125 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简单归纳统计这 125 个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 46%,关系宇宙和地球的问题占 16%,与物质科学相关的问题占 14% 以上,认知科学问题占 9%。其余问题分别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在今后 1/4 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答主最关注的两个问题是:
      001. 宇宙由什么构成?002. 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其余问题分别是:
      003 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004 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
      005 物理定律能否统一?006 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
      007 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008 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
      009 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010 地球内部如何运行?
      011 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012 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
      013 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014 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
      015 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016 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
      …… 详见 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 上面的知识图脉络太多?年代太久?想看到更简明,更现代的知识地图?
    • 其一:请浏览 Learn Anything 在线思维导图,里面包含了各种主流学科的入口,并且在不同的知识节点之间建立了关联关系连线,便于学习者理顺各类知识之间的大概关系(图中所有内容开源并且公开发布到 GitHub 以便更多的人不断参与内容贡献工作,目前大部分内容都是英文的)。
    • 其二:请参考 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图
      以下内容非原创,转载自科学松鼠会 作者:曼斯·雷德 – 二十世纪最“反直觉”的伟大生物学发现:化学渗透…… 自然科学中的各个领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其中一些学科是另一些的天然基础。最主要的一个层次系统是这样的:

        物理学 → 化学 → 生物学 → 医学,人类学,心理学 → 社会科学

      越前面的越基础,每一种科学也许人类开始认识的时候是独立的,但追究到深处,你总是会发现你需要前面一层的大量知识才能产生认识突破。……”

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 随时都能从网上找到一些具体资料了,怎样把随手找到的资料尽快整理起来,而不是仅仅放进浏览器收藏夹然后再不问津呢
    • 推荐一款数字化笔记工具 Workflowy,特别适合探索式学习者:如何玩转 WorkFlowy?。利用它,你可以把手头的资料按照个人的学习目的,灵活便捷地整理起来。(也可以使用 dynalist.io ,支持 Markdown 语法和直接贴图)
  • 资料找到了,也得到了个人化的整理,接下来该如何阅读呢?
      • 为什么有些人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为什么事故现场围观的人越多时出手帮忙的人越少?《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豆瓣)》会给出讲解。
  • 看了社会性疼痛理论,感觉奇怪吗?为何身体疼痛和情绪疼痛由同一脑区承担,导致肉痛心痛傻傻分不清?
    • 想知其所以然,就要进入比心理学更低靠前一层的生物学寻找解答了: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会给出靠谱解释。
      • 《迪伦·伊凡斯:演化心理学引论 (豆瓣)》以漫画形式解释了人们在生物演化中形成的一些有趣的心理机制。(下图试图说明:腰臀比例为 0.7 很可能是人类公认的美女标准)
    • 为了加深对基因、遗传和进化的感性了解,可以亲自玩一下这个“【中文汉化】:进化小车 (BoxCar 2D)”游戏,看一辆随机“产子”的小车,需要经历多少代夭折才能多跑 100 米不摔倒(官网链接 BoxCar2D,只能在电脑上打开,不支持 iOS 打开)。
  • 读过《自私的基因》,“人体不过是基因片段赖以存续的生存的机器”这样的断言是否令人感到难以置信?如果这是事实,那人类在某些情况下岂不成了基因的奴隶?
    • 没那么简单。首先《自私的基因》一书会对这类问题做出澄清;其次,人类对世界的观察和解释,也并非唯一确定。追问下去,很自然地踏入理论物理的讨论范围——什么是真理。
  • 那么,理论物理学家怎样看待真理?
    • 读一读《斯蒂芬·霍金:大设计 (豆瓣)》可得到启发。这里摘录其中两个重要段落:
      “……(在本书中)我们将采取一种特殊的解释现实的思路,我们把它称做与模型相关的实在论。它基于这样一种观念——我们的大脑会为世界建立一个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解释来自我们感觉器官的输入。当模型能够成功地解释许多事件时,我们就会把现实的本质或绝对真相归因于这个模型,以及构成这个模型的元素与概念。但是对于同一个物理环境,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为其构建模型,且每个模型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基本元素和概念。如果有两种物理理论或模型都能精确预测相同的事件,我们就不能说其中一个模型比另一个更真实;而不妨说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对自己而言)最便利的模型。……”

      英文原文见这则博客文章:文摘翻译-与模型相关的实在论 · 思圆笔记(BETA)

  • 讨论真理/实在论太抽象?想体验具体的物理现象?
    • 可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粗略浏览全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大概面貌:
  • 看了宇宙的刻度,是否会有种人类太过渺小的感觉?
    • 参考这则知乎回答:既然地球在宇宙中是如此的渺小,人类更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以下内容非原创,转载自科学松鼠会 作者:曼斯·雷德)像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基础学科,在一般人的眼中很可能枯燥且无实用价值,然而对于真正学懂而且融会贯通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大概十年前,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个人,在短短一小时内就给了我以上的感悟,让我发现了在一个锐利的头脑支配下,简单的科学原理可以变得如此明彻,充满力量。……
      小老头终于被问倒,全体学生大笑,我却一直在惊奇和震撼中。他说的全是简单物理、化学,我在学校基本都学过,却从来没有给我如此透彻的视界。……”
  • 看到此,是否觉得物理学变得更有趣了?是否希望更深入地学懂它?
    • 物理学属于硬科学,了解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式,对学懂物理学有帮助。请看来自科学松鼠会的信息图《菠萝油王子:科学》。此信息图的大概意思是说:要勤于观察与思考,不断尝试对自然界中的怪现象做出解释,并且敢于用明确的证据推翻或拓展既有的解释,以下为图片摘要:
  • 也许比起弄懂物理学,你更关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少些头痛?
    • 卡尔·波普尔曾说过“人的一生都是在解决问题”
  • 怎样获取提升解题能力的知识?
    • 看这本书《乔治·波利亚:怎样解题 (豆瓣)》,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数学老师在上课时未必能说清楚的解题思路。
怎样解题

可参考这则知乎回答:数学解题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 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提供了一份常用的解题思路表格,截图如下:

  • 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不想去“破坏完美状态”,不乐意挑战新知识领域怎么办?
    • 沿着知识地图返回到心理学领域,了解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学会从挑战中寻找乐趣,而不是在自我陶醉中寻找乐趣。参考这则 36kr 文章:Winner 比 Loser 赢在哪?此文说明,关注持续的努力比关注天赋更能促人走向成功。
      答主的另一则回答,试图用心流理论来解读人生努力的重要意义,可以参考 –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此外,乔布斯曾经提到过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也有类似的启发作用。
  • 最后,如果上述资料都不能让自己心安和专注,总觉得缺点什么,那么就请读一读《金刚经 (豆瓣)》吧,这是答主所知的一切文字资料中,最具智慧与慈悲的一份了。它不执着于出身、天赋、背景、经历、门派等,只是一门心思教人解脱烦恼和妄想。此书除了包含金刚经和心经的原文以外,还有针对金刚经的译文、解读文字、典故说明和概念解释等,知识性和可读性都非常好。
  • 虽然很想逐一学习这份资料列表,但内容太多太杂,如何有效记忆?
    • 请保存下图,先记住最基础的部分。

注:本回答主要更新记录如下:
2013-12 首次回答。
…… (此期间未留存档)
2014-07-25 知友

提醒这则答案分类和版式显得散乱,引起答主的反省。
2014-10-31 知友

提醒这则回答太长。因此未来的知识分享将更新于答主的个人站点 思圆笔记知识分享站
2015-02-04 知友

提醒叙述啰嗦且版式糟糕,故答主打算整体更新回答全文。
2015-02-08 整体更新之前,保留旧存档:相见恨晚的知识推荐(2015-02-08)
2015-02-16 整体更新回答内容。
2015-03-19 知友

指出从物理知识直接引出解题知识,顺承关系牵强。故答主加入了《菠萝油王子:科学》信息图。
2015-12-02 增加专门针对本回答制作的记忆卡包 — Cards: 相见恨晚记忆卡,以及 相见恨晚记忆卡 – 详细说明
2016-01-30 在【回归专注】的要点说明中加入新建议:万事有始必有终
2016-02-28 在谷歌搜索技巧之后,读书方法之前加入 Workflowy 笔记工具推荐
2016-02-28 在回答的最后,增加了一张概要图
2016-03-08 在成长型思维的要点说明中,增加了【人生努力的意义】参考回答
2016-04-18 增加了丹尼尔·平克的“工作驱动力”动画演示视频
2016-05-19 精简和修正了部分文字表述
2017-05-08 更新了文字和配图,增加了《金刚经·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书的推荐
2017-09-30 增加了 科学杂志: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的推荐
2017-11-16 增加了 Learn Anything 的推荐